卜算子

作者:郭应祥 朝代:宋代

卜算子原文

客以赏之,仍呼侑尊者六辈,酒半,人簪其一,恰恰无欠余。因赋
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魏紫姚黄此地无,随分红深浅。
小插向铜瓶,一段真堪羡。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

诗词问答

问:卜算子的作者是谁?答:郭应祥
问:卜算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应祥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应祥名句大全

郭应祥卜算子书法欣赏

郭应祥卜算子书法作品欣赏
卜算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侑尊

亦作“ 侑樽 ”。助饮兴,劝酒。尊,酒器。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一:“因閲 阮田曹 所製《黄鹤引》,爱其词调清高,寄为一闋,命稚子歌之,以侑尊焉。”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每库设官妓数十人,各有金银酒器千两,以供饮客之用……饮客登楼,则以名牌点唤侑樽,谓之‘点花牌’。”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点酥娘》:“ 苏东坡 謫 黄州 时, 王定国 迁置 岭南 ,后俱召还, 东坡 掌翰院。一日, 定国 置酒与 坡 饮,出宠人 点酥娘 侑尊。”

酒半

犹酒次。指宴饮间酒至数巡的时刻。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公( 王仲舒 )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阁子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宋史·陈规传》:“ 规 大饗将士,酒半,问曰:‘ 兀术 拥精兵且至,策将安出?’”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与客饮酒,酒半,有客离席而叹。”

恰恰

形容鸟叫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洛阳花

(1).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牡丹最盛,故称。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远把 龙山 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2).即石竹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瞿麦》:“石竹叶似地肤叶而尖小,又似初生小竹叶而细窄,其茎纤细有节,高尺餘,梢间开花……俗呼为洛阳花。” 清 吴伟业 有《题画·洛阳花》诗。

河阳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魏紫姚黄

牡丹花的两个名贵品种。 宋 曹冠 《凤栖梧·牡丹》词:“魏紫姚黄凝晓露,国艳天然。”亦省作“ 魏姚 ”。 宋 梅尧臣 《和石昌言求牡丹栽》:“莫问 西都 品,存吾旧友评,会应包萼吐,可与魏姚并。”参见“ 魏紫 ”、“ 姚黄 ”。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随分

(1).依据本性;按照本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周振甫 注:“随分所好,跟着作者性分的爱好。分,性分,天性,个性。”《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唐 孔颖达 疏:“言君子者,亦包公卿诸侯之等;但厚德载物,随分多少,非如至圣载物之极也。” 明 刘基 《摸鱼儿》词:“荣名几许?随分莫求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他们自由地,自主地,随分地,健康地,享受着他们的赋生。”

(2).安分;守本分。 唐 李端 《长门怨》诗:“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笑语自天来。” 金 王若虚 《自笑》诗:“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3).照样;依旧。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金 王若虚 《生日自祝》诗:“初我未免俗,随分略修饰。”《水浒传》第四五回:“叔叔今后并不要疑心,只顾随分且过。”

(4).随便;就便。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八:“只应随分过,已是错弥深。”《水浒传》第四回:“老儿吩咐道:‘我儿倍侍恩人坐一坐,我去安排饭来。’ 鲁达 道:‘不消多事,随分便好。’”《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论事体大小,略触着他的性子,便连声喝駡……随分掣着一件家伙,没头没脑乱打。”

(5).随意;任意。 唐 王绩 《独坐》诗:“百年随分了,未羡陟 方壶 。” 宋 李清照 《鹧鸪天》词:“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两个小厮,随分拣一个去。”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他不是一团火,却像冬天的太阳,宜于人们在街头巷尾,随分取暖。”

(6).到处;随时。 宋 陆游 《蓦山溪·游三荣龙洞》词:“啸臺龙岫,随分有云山。”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不须赊酒饮,随分有驴骑。”

(7).谓依例送一份(礼钱或礼品)。《红楼梦》第二二回:“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日,便自己捐资二十两。次日,先送过衣服玩物去, 王夫人 、 凤姐 、 黛玉 等诸人皆有随分的。”

深浅

(1) 指水的深度

水很浑浊,无法看清这条河的深浅

(2) 比喻言语、行为的分寸

说话不知深浅

(3) 浓或淡

颜色深浅各异的布料摆在柜台上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十二枝

见“ 十二支 ”。

面交

当面交付

这封信请面交校长

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