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诗

作者:萧子云 朝代:南北朝

春思诗原文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诗词问答

问:春思诗的作者是谁?答:萧子云
问:春思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参考注释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镜奁

亦作“ 镜匳 ”。亦作“ 镜籢 ”。镜匣。《急就篇》卷三:“镜籢疏比各异工。” 颜师古 注:“镜籢,盛镜之器,若今镜匣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帝从席前伏御牀,视太后镜奩中物,感动悲涕。”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镜籢屑桂,閬鷁搴蓉。” 巴金 《抹布·母亲》:“她穿着一件紧身,正在电灯下面,对着镜奁擦粉。”

卷叶

未展开的嫩叶。喻细小之物。 宋 范成大 《耳鸣》诗:“一任大千都震吼,便从卷叶证圆通。”

竹柏

(1).谓竹与柏。《后汉书·桓帝纪》:“﹝ 延熹 九年﹞冬十二月, 洛城 傍竹柏枯伤。”

(2).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 晋 孙绰 《司空庾冰碑》:“夫良玉以经焚不渝,故其贞可贵;竹柏以蒙霜保荣,故见殊列树。”《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如彼竹柏,负雪怀霜。” 刘良 注:“竹柏,喻坚贞也。” 清 彭绍升 《秋士先生墓志铭》:“先生竹柏之性,有节有文。”

(3).柏树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柏》:“ 峨眉山 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

团扇

(1).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宫内多用之,又称宫扇。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元 梁寅 《玉阶怨》诗:“团扇且弃置,夕气凉转添。”《红楼梦》第二七回:“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 刘大白 《秋扇》诗:“一阵秋风,收拾起多少团扇。”

(2).乐府歌曲名。指《团扇郎歌》。 宋 贺铸 《诉衷情》词:“临风再歌《团扇》,深意属何人?” 宋 王灼 《碧鸡漫志·歌曲存亡》:“至 唐 武后 时,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舞》、《巴渝》、《白苧》、《子夜》、《团扇》……等,六十三曲。”参见“ 团扇歌 ”。

(3).乐府歌曲名。指 汉 班婕妤 所作《怨歌行》。因诗中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等诗句,故名。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汉婕妤班姬》:“《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綺。”

诗文赏析

《春思》是萧子云所作的一首叹春惜春、喻扇喻情的乐府诗。
在南朝齐、梁时代,萧子云的诗,比较清浅明丽,流露性情。此诗前四句,写得十分随心所欲,却把女人春思的环景描绘得非常到位:春风荡漾入深闺,春花飘飞落妆台;池荷才露尖尖角,杨柳已绿垂窗檐。接下来,诗人直奔主题:竹柏异心君自改,团扇入秋妾方嫌。谁能春思怜故素,终为班姬泣新缣。怜故素,泣新缣,诗虽终而言未尽!
这首诗题为“春思”,抒写的是春日里的怨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春日来临,她触景伤情,既责怪前夫,又暗自为命运悲叹。
前四句描写春景。“春风荡罗帐”,视线由室外引入室内。室内,只有弃妇孤单的一人。其景象恰如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情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⑷。”(《凤凰台上忆 * 》)次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见梳妆台上日渐凋零的瓶花,在春风吹拂下,片片飘落。萎败的春花,空荡的罗帐,弃妇房中呈现的是一派清冷萧瑟的景象,接着,她将目光转向室外:远处,“池荷正卷叶”——荷叶已将尖尖角伸向池面;近处,“庭柳复垂檐”——庭前,绿柳成瘾,正垂挂在房檐前。“余花”、“池荷”、“庭柳”,表明节令已是暮春。春将归去,芳菲渐歇,寡居独处的弃妇心中怎能不倍觉惆怅呢?
后四句即是弃妇在伤感情绪的驱遣下,自诉不幸。她首先想到的是故夫的轻情薄义。“竹柏君自改”,弃妇以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口吻,义正辞严地谴责故夫:我之遭到抛弃,全是以为你改变了竹柏的忠贞之性。“团扇妾方嫌”,转从自己的一面立论,说明自己是不甘于被抛弃的下场的。“团扇”,用汉朝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后世即据此诗以团扇入秋即遭弃捐以喻弃妇的不幸。以上两句对比见意,从妾嫌团扇的对面加以强调,从而挑明了造成悲剧的责任。结尾两句用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的典故,悲叹自己的不幸命运。《上山采蘼芜》写一个路遇故夫的弃妇,故夫告诉她:“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这里以“故素”指自己,以“新缣”指故夫另娶的“新人”。弃妇自伤不幸,所以说:谁能哀怜同情我呢?我将终生要为故夫另觅新欢的背弃行为流泪痛苦。
此诗采用的是古典诗歌习见的先景后情、以景衬情的写法,在表现上形成特色是两用前代弃妇诗的典故。《怨歌行》与《上山采蘼芜》是两首广为流传的古诗,以之入诗,不仅言简意赅,且有助于引发联想,增进作品的历史感,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团扇”、“故素”、“新缣”,虽用字寥寥,却使《春思》诗中的弃妇顺理成章地加入到文学史上长长的弃妇形象的行列之中,从而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标签:春天,乐府诗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