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晴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敞晴斋原文

向咏敞晴六七月,今咏敞晴五月杪。

大田资润乃所宜,麦逮熟虞发青秒。

无时无日弗愁农,愁固当然吾久祷。

屈指七朝连快晴,憩山斋略开怀抱。

继而惕然复自责,斯得毋又骄之道。

诗词问答

问:敞晴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敞晴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二

参考注释

七月

《诗·豳风》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衣无褐,必盈《七月》之叹。” 宋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秋虫》:“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诗序》:“盖,《诗》有咏古而意在伤时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类是也。”

月杪

每个月的最后几天;月底

大田

(1) 面积很大种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还没有开镰,人们都呆在家里打杂

(2) 指良田

所宜

适宜;妥当。《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久处散地,实非所宜。”

发青

(1).因变化而显现青色。形容盛怒时的脸色。 茅盾 《子夜》十一:“ 冯眉卿 再也耐不住了,脸色发青,眼光像会把人钉死。” 叶圣陶 《四三集·邻居》:“‘由我们家里起的?’爸爸的脸色发青了。”

(2).因变化而显现青色。形容黎明的天色。 老舍 《骆驼祥子》九:“掀开被看看,窗纸被院中的月光映得发青,像天要亮的样子。”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这时天已发青……江堤上的电灯更像水晶灯一样闪光,机器的轰隆声还一个劲地震响。”

(3).因变化而显现青色。静脉淤血的现象。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而皮肤打得发青,也并不算毁损了生理的机能。”

(4).谓长出新芽。如:锄草不除根,过后又发青。

(5). * 。 马烽 《三年早知道》:“今天你就是要给我们的猪配我们也不要,没有发青的母猪啊!”

无时

(1).不定时,随时。《仪礼·既夕礼》:“哭昼夜无时。” 郑玄 注:“哀至则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改道》:“今屡濬屡塞,而 黄河 又衝决无时,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于时,我更起居‘无时’,不是游息的‘无时’,而是劳作的‘无时’。”

(2).不知何时。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3).没有一刻;无有一时。《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 唐 岑参 《送郑堪归东京氾水别业》诗:“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閒。”《<艾青诗选>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无时不在闪耀着形象思维的光辉。”

(4).不逢时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弔。”

无日

(1) 没有一天;表示时间不间断

无日不思念故土和亲人

(2) 不日;不久

亡无日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祸至无日矣。——《资治通鉴》

无日而非可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吾村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祸至无日

当然

(1)

(2) 副词。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

当然之事

(3) 应当这样

我们当然要去

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快晴

爽朗的晴天。 宋 陈与义 《夏夜》诗:“两鹊翻明月,孤松立快晴。” 宋 朱熹 《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之一:“ 滕王阁 下水初生,闻道登临復快晴。”

山斋

山中居室。 南朝 梁 萧统 《晚春》诗:“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陈书·孙瑒传》:“常於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明 袁宏道 《和王以明山居韵》:“山斋通夜雨,肠断 子瞻 诗。”《维新梦·入梦》:“阶翻药,窗展蕉,镇日里山斋寂寥。”

怀抱

胸怀

多年来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怀抱中

继而

指接着某件事或行为之后,又接着…(先喝一瓶啤酒,继而又喝了一杯白酒)

惕然

(1).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闻之,不待时而入见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 齐 , 齐王 闻之,惕然而恐。”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相 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

(2).忧虑貌。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 宋 陆游 《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劝》:“你虽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将迈矣,君可惕然。”

(3).警觉省悟貌。《史记·龟策列传》:“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郭汾阳 治第,谓工人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筑,今某死,某亡,某败,某絶,人自改换,墙固无恙。’令公闻之,惕然动心,即日请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在坐诸友闻知,惕然皆有惺悟。”

自责

自己谴责自己

沉痛自责

得毋

见“ 得无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