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独孤尚书

作者:许棠 朝代:唐代

献独孤尚书原文

虚抛南楚滞西秦,白首依前衣白身。
退鹢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
魂离为役诗篇苦,泪竭缘嗟骨相贫。
今日鞠躬高旆下,欲倾肝胆杳无因。

诗词问答

问:献独孤尚书的作者是谁?答:许棠
问:献独孤尚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献独孤尚书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许棠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棠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04-37

参考注释

南楚

古地区名。 春秋 战国 时, 楚国 在中原南面,后世称 南楚 ,为三 楚 之一。北起 淮 汉 ,南至 江南 ,约包括今 安徽 中部、西南部, 河南 东南部, 湖南 、 湖北 东部及 江西 等地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且夫 南楚 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史记·货殖列传》:“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长沙 ,是 南楚 也,其俗大类 西楚 。”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奋鉞,耀威 南楚 , 荆 人或违,陈戎讲武。”

西秦

(1).指 秦国 。以其地处西方,故称。《文选·张衡<西京赋>》:“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 西秦 岂不诡哉!” 吕延济 注:“言六国皆为 秦 并而居之,岂不异哉!”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七:“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 , 公叔 毕命於 西秦 。”

(2).指 关中 陕西 一带 秦 之旧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跡违难,披榛来洎,改策 西秦 ,报辱北 冀 。”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长戈指北闕,鼙鼓来 西秦 。”

(3). 晋 时十六国之一。 淝水 之战后, 陕西 鲜卑族 乞伏国仁 据 枹罕 称大单于;弟 乾归 据 金城 ,称 秦王 ,史称“西秦”。在今 甘肃 西南部。431年为 夏 所灭。

(4).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 吕向 注:“《南荆》、《西秦》、《陵阳》、《巴人》,并曲名。”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依前

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白身

(1).白色的身躯。

(2).光身;赤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二更后,月明如昼,砌虫唧唧,夜气清凉,闻院内履声藉藉。公子白身起,穴窗外窥,隐隐见一少男一 * ,对坐花臺畔。”

(3).即白身人。 唐 徐凝 《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诗:“一生所遇唯 元 白 ,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壬:“ 令狐楚 为 桂府 白身判官,七八年奏官不下。” 元 张可久 《柳营曲·又答》曲:“念我白身,误却青春。” 明 王錂 《寻亲记·报捷》:“知他有着荷衣分,知他是依旧白身。”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白身》:“ 唐 时节度幕职多自辟署,歷久乃奏官於朝。白身者,所谓版授,未通朝籍。”参见“ 白身人 ”。

(4).特指罢官者的身份。 清 钱谦益 《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诗之四:“碁局方阑睡正浓,白身仍作旧 吴 儂。”

退鹢

退飞之鷁。语本《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南朝 梁元帝 《将军名诗》:“楼船写退鷁,檣鸟狎飞鳧。” 唐 许棠 《献独孤尚书》诗:“退鷁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

已经

业已经过

夜已经很深了

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登龙

(1).登天的龙。《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 南越 ,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灵旗’。”

(2).乘龙。 唐 李白 《箜篌谣》:“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3).同“ 登龙门 ”。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于何车马日憧憧, 李膺 门馆争登龙。” 宋 苏辙 《欧阳太师挽词》:“推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这恩荣锡衮封圭,不比那登龙御 李 。”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其中固然有虽曾附骥,终未登龙的‘名人’,或扮作黑头,而实是真正的丑脚的打诨,但也有热心人的谠论。” 唐 李端 《元丞宅送胡濬及第东归觐省》诗:“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敕赐及第》:“仰温树之烟,何人折桂?泝甘泉之水,独我登龙。” 宋 王禹偁 《杏花》诗之五:“登龙曾入少年场,锡宴琼林醉御觴。”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登龙之客,杳至高閭。”

(4).泛指升官。 阿英 《晚清小说史》第二章:“至于为谋升官,上维新条陈,东抄西袭,以盼一顾的,更所在多有,实质上,不过是藉以登龙而已。”

诗篇

(1) 诗的总称

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

(2) 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

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

(3) 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光辉的诗篇

骨相

(1).指人或动物的骨骼、形体、相貌。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久钦 江总 文才妙,自叹 虞翻 骨相屯。”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

(2).指花木枝干的姿态。 宋 杨万里 《芭蕉》诗:“骨相玲瓏透入窗,花头倒挂紫荷香。” 茅盾 《樱花》:“它没有梧桐那样的癞皮,也不是桃树的骨相,自然不是枫--因为枫叶照眼红的时候,它已经零落了。”

(3).内里;实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鞠躬

(1) 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

(2) 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肝胆

(1) 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挚的心意

肝胆相照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2) 比喻勇气、血性

他肝胆过人

齿发益衰谢,肝胆犹轮囷。——宋· 陆游《诗酒》

(3) 比喻关系密切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庄子·德充符》

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