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再和原文

鹄袍再着姑行法,雁塔重来定策名。
大尹前呵宽贾岛,相君十反访州平。
故溪旧有钓鱼石,平地今多陷马坑。
不信天公囚两鸟,一鸣会遣百虫惊。

诗词问答

问:再和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再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再和书法欣赏

刘克庄再和书法作品欣赏
再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鹄袍

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 宋 杨万里 《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鵠袍诣闕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宋 方岳 《送刘仲子就试》诗:“鵠袍纔脱须重读,六籍久为场屋苦。” 元 王逢 《寄林季文周叔彬二进士时训松庠弟子员》诗:“鵠袍联射圃,鱼饭独经帷。”

行法

(1).按法行事。《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蒞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君於 颠頡 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於我则何有矣?”《史记·酷吏列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 都 ( 郅都 )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 都 ,侧目而视。” 宋 章炳文 《搜神秘览》卷一:“ 旻 ( 王旻 )悲泣言曰:‘死只死矣,但 孝先 ( 费孝先 )所言,终无验耳。’左右以是语上达,翌日,郡守命,未得行法。”

(2).做法。《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小的正要回老爷:这下月便是河臺的正寿,可不知老爷打算怎么样个行法?”

(3).谓书法中行书的字法笔势。《宣和书谱·李邕》:“ 邕 初学,变 右军 行法,顿剉起伏,既得其妙,復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4).指行政权。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 * 》:“立法、行法、司法三权鼎立之説,自 希腊 之 亚里士多德 既已论及,至 孟德斯鳩 而大倡之, 美国 独立,採其学理著诸宪法,於是诸国靡然效之,此义几成金科玉律矣。”

雁塔

(1).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有比丘经行,忽见羣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訶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絶,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 如来 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传记终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遗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后因指佛塔。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银龕佛影,遥承雁塔之花。”一本作“鴈塔”。 唐 元稹 《大云寺二十韵》:“鹤林縈古道,雁塔没归云。”一本作“鴈塔”。 明 杨珽 《龙膏记·成隙》:“听宝磬声传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2).塔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 慈恩寺 中,亦称 大雁塔 。系 唐高宗 为追荐其母而建。今为七层。 唐 代新进士常题名于此。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雁塔》:“塔乃 咸阳 慈恩寺 西浮图院也。沙门 玄奘 先起五层。 永徽 中, 武后 与王公捨钱重加营造,至七层,四周有缠腰。 唐 新进士同榜,题名塔上,有行次之列。 唐 韦 、 杜 、 裴 、 柳 之家,兄弟同登,亦有雁行之列。故名‘雁塔’。”后常用为中式高举之典实。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 雁塔 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登紫阁题名 雁塔 ,从今后新风月紧趁逐,旧相思都毕罢。” 清 赵翼 《赠三元钱湘舲》诗:“设令国家更有别科目,不知又领几次 雁塔 名。”参见“ 大雁塔 ”、“ 雁塔题名 ”。

重来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定策

(1).亦作“ 定册 ”。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与大将军 霍光 定策立 宣帝 ,益封千户。”《汉书·赵充国传》:“与大将军 霍光 定册尊立 宣帝 ,封 营平侯 。”《旧唐书·韦嗣立传》:“以定册尊立 睿宗 之功,赐实封一百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李泌 曰:‘赖陛下语臣,使 杨素 、 许敬宗 、 李林甫 之徒承此旨,已就 舒王 图定策之功矣。’” 明 李贽 《读史汇·杨廷和》:“余又怪其不能以事 康陵 者而事 永陵 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 世宗 仁圣,终能听己也耶?”《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 穆宗 崩,太后定策立 德宗 。”

(2).决定方略或策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运筹 固陵 ,定策东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庚午,帝还 越州 ,遂定策航海,乃移 四明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二十一年,定策屯田。”

(3).既定的政策方略。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大尹

(1). 春秋 、 战国 时 宋 官名。《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杜预 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达於君。”《战国策·宋策》:“谓大尹曰:‘君日长矣,自知政,则公无事。公不如令 楚 贺君之孝,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则公常用 宋 矣。’”

(2). 新莽 时称郡太守为大尹。《汉书·王莽传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遂寇 东海 ,与 王莽 沂平 大尹战,败,死者数千人。”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董溪 ﹞选参军 京兆府 法曹,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岁中奏为司録参军。”《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这般贼人!’”《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 苏云 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 浙江 金华府 兰溪县 大尹。”

相君

旧时对宰相的尊称。《史记·张仪列传》:“ 仪 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后汉书·阴识传》:“初, 阴氏 世奉 管仲 之祀,谓为‘相君’。”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十反

(1).亦作“ 十返 ”。谓反复或往返多次。《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尹生 闻之,从 列子 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蘄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董幼宰 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新唐书·西域传上·吐谷浑》:“其相 天柱王 用事,拘天子行人鸿臚丞 赵德楷 ,帝遣使晓敕,十返,无悛言。”

(2).十种反常现象。 宋 倪思 《经鉏堂杂志》:“贵人十反:夜当卧而饮宴;早当起而醉卧;心当逸而劳;身当劳而逸;吝束脩不请师教子弟,而以大钱顾教声妓;药饵无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细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图画;器用不贵金银而贵铜甆。”

(3).即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之八:“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麤细听人多。絃索应云锣。”详“ 十番鼓 ”。

钓鱼

用钓具捕鱼

平地

平整土地

陷马坑

一种防御工事。在要隘处掘土为坑,以陷敌方人马。 唐 李靖 《李卫公兵法·攻守战具》:“陷马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籤。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

信天公

见“ 信天翁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