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蒋德言昆仲三首

作者:袁燮 朝代:宋代

赠蒋德言昆仲三首原文

我生亦何幸,佳友在邻墙。
道义共讲贯,心亲形迹忘。
迩来忽问阔,千里遥相望。
为别似未久,炎赫变飞霜。
岁月易因循,志士宜自强。
良心虞放逸,古人严范防。
及此閒暇日,书林撷其芳。
他年恢远业,云路观腾骧。

诗词问答

问:赠蒋德言昆仲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袁燮
问:赠蒋德言昆仲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燮的名句有哪些?答:袁燮名句大全

袁燮赠蒋德言昆仲三首书法欣赏

袁燮赠蒋德言昆仲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赠蒋德言昆仲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何幸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何幸驱车来 文水 ?虔诚扫墓更升堂。”

道义

道德和正义

道义上的支持

讲贯

犹讲习。《国语·鲁语下》:“昼而讲贯,夕而习復。” 韦昭 注:“贯,习也。” 唐 黄滔 《启薛舍人》:“金口开时,讲贯则处其异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 王 子弟朝往暮还,从 仲芬 讲贯。”

形迹

(1) 人的举动和神色

(2) 指仪容礼貌

不拘形迹

迩来

最近以来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为别

犹分别,相别。 唐 李白 《送友人》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宋 晏殊 《浣溪沙》词:“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

炎赫

炽热。《后汉书·质帝纪》:“自春涉夏,大旱炎赫,忧心京京。” 唐 杜甫 《热》诗之一:“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 明 刘基 《漫成》诗之六:“炎赫迎新节,綈袍洗未乾。”

飞霜

(1).降霜。 晋 张协 《七命》:“飞霜迎节,高风送秋。”《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 李善 注:“《淮南子》曰: 邹行 尽忠於 燕惠王 , 惠王 信譖而繫之, 邹子 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后因用以指冤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吴梅 《自题风洞山传奇八绝句》之五:“西曹铸就飞霜狱,十二金牛挽不来。”

(2).犹飞白。 唐 王昌龄 《箜篌引》:“摇笔飞霜如夺鉤,鬼神不得知其由。”参见“ 飞白 ”。

(3).犹清新。 前蜀 杜光庭 《醮泸州安乐山词》:“虽申降福之仪,几闕飞霜之韵。”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因循

(1) 沿袭按老办法做事

因循守旧

(2) 迟延拖拉

因循坐误

(3) 轻率;随便

苟或因循,何由体悟。——《五灯会元》

志士

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自强

亦作“ 自彊 ”。自己努力图强。《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史记·留侯世家》:“上虽苦,为妻子自彊。” 唐 李咸用 《送人》诗:“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彊,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於俗囿者也。”

良心

(1) 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

(2) 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

放逸

(1).放纵逸乐。《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 王锡振 《<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於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2).豪放不羁。《南史·张充传》:“言论放逸,一坐尽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疎远,且多警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

(3).离散;失散。《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世统数更,史事放逸。”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 东汉 以降,记载日益繁,而放逸磨灭,不可胜计。”

(4).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唐 白居易 《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范防

犹防范。《宋史·孝义传序》:“冠冕百行莫大於孝,范防百为莫大於义。” 明 宋濂 《郑彦宏墓版文》:“ 彦宏 凝慤而夷冲,其与物交,范防至密,諳练甚精。”

暇日

闲暇的时日

安得使予多暇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书林

藏书多的地方

览书林,阅篇籍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恢远

广阔深远。《北史·宋隐刁雍等传论》:“ 刁雍 才识恢远。”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会意》:“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其思致恢远,故可喜也。”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腾骧

(1).飞腾;奔腾。《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餘怒,乃奋翅而腾驤。” 薛综 注:“腾,超也;驤,驰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 刘良 注:“腾,飞;驤,举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驤。”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马昔腾驤离 冀 北,鹤今憔悴返 辽 东。” 黄质 《题晴窗读画图为顾某作》诗:“腾驤得骏足,长坂供奔驰。”

(2).引申为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 冲卿 居京邑,青云正腾驤。”

(3).形容高昂超卓。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我看你志气腾驤,人才超乗,笔下三千牘,学究天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