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岁除夜大醉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己卯岁除夜大醉原文

昔闻安期生,以术干项羽。

羽无人君量,佯狂辄遁去。

又闻鲁仲连,舌有济世具。

人君欲禄之,高视笑不语。

吁古列仙人,万事不干虑。

乃肯入世纷,岂非以民故。

翩翩遥增击,悠然知事误。

道合人所难,一律无今古。

我生饱忧患,晚有二子慕。

肮脏刺世眼,甚宜著闲处。

一篇引一杯,举杯揖黎母。

诗词问答

问:己卯岁除夜大醉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己卯岁除夜大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参考注释

安期生

亦称“ 安期 ”。亦称“ 安其生 ”。仙人名。 秦 、 汉 间 齐 人,一说 琅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帝 、 老子 之说,卖药 东海 边。 秦始皇 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 阜乡 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 始皇 遣使入海求之,未至 蓬莱山 ,遇风波而返。一说,生平与 蒯通 友善,尝以策干 项羽 ,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因谓其为居海上之神仙。事见《史记·乐毅列传》、 汉 刘向 《列仙传》等。《史记·封禅书》:“ 安期生 僊者,通 蓬莱 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蒯通传》:“ 通 善 齐 人 安其生 , 安其生 尝干 项羽 , 羽 不能用其策。而 项羽 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肯受。”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年非 安期 、 彭祖 多歷之寿,目不接见神仙,耳不独闻异説,何以知长生之可获,养性之有徵哉!”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明 高启 《赠李外史》诗:“我闻 安期 古策士,亲见 楚 汉 争雌雄。” 清 孙枝蔚 《列仙诗》:“ 霸王 虚有重瞳子,那识 安期 是异人。”

项羽

(前 232—前202) 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他杀宋义,率军渡河救赵,巨鹿一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做帝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 *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佯狂

装疯

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仲连

战国 时 齐 人 鲁仲连 。喜为人排难解纷,高蹈不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生 之辩,未若 田氏 ,今之 仲连 ,求之不难。”《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 弘高 犒 晋 师, 仲连 却 秦 军。” 李善 注引《史记》:“ 鲁仲连 , 齐 人也。 赵 孝成王 时, 秦 使 白起 围 赵 , 魏王 使将军 新垣衍 説 赵 ,尊 秦昭王 为帝, 仲连 责而归之。 新垣衍 起,再拜请出, 秦 将闻之,为却十五里。”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 长卿 冠 华阳 , 仲连 擅海阴。”

济世

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济世之举

人君

旧指君主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高视

(1).向高处看。 汉 扬雄 《甘泉赋》:“仰撟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耳。’” 唐 刘沧 《夏日登西林白上人楼》诗:“几到 西林 清浄境,层臺高视有无间。”

(2).傲视,小看。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迹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唐 张九龄 《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文王 多士, 周 室以寧; 武帝 得人, 汉 家为盛。而高视前古,独不在於今乎?” 金 王若虚 《送 * 举赴试序》:“辞欲其精,意欲其明,势欲其若倾,故必探《语》《孟》之渊源,擷 欧 苏 之菁英……勿怪勿僻勿猥,而并若是者,所向如志,敌功无劲,可以高视而横行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宂篇下》:“ 钟 ( 钟会 )高视一世,而居 诞 ( 诸葛诞 )二子间,其人可想。”

列仙

见“ 列仙 ”。

亦作“ 列僊 ”。1.诸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遂奏《大人赋》。” 唐 苏颋 《景龙观送裴士曹》诗:“昔日尝闻公主第,今时变作列仙家。”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勋业尽抛青琐客,形容尚类列仙癯。”

(2).谓位高的仙人。 明 刘基 《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他日道成为列仙,无相忘也。”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其神气闲定如列僊之流,莫能名其术也。”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不干

(1).无能,不称职。《金史·食货志四》:“上以为不干,杖七十,罢之。”

(2).不愿意承担某种任务。如:学校要 陆老师 教语文课,他不干。

世纷

人世间的纷乱。《后汉书·班彪传赞》:“ 彪 识皇命, 固 迷世纷。” 宋 陆游 《幽居杂题》诗之四:“独往成初志,安居谢世纷。”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公以高蹈闻四方,贤愚少长莫不仰其风。观其摆落世纷,悽心於冲漠之境,始终四十年。”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知事

(1) 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2) 通晓事理;懂事

道合

志趣相同;气味相投。《北史·高熲传》:“帝劳之曰:‘公伐 陈 后,人云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宋 王安石 《送章宏》诗:“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 和氏 识 荆 璆?”

所难

谓难以做到(的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羣善必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实惟太尉, 刘 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此指难以自处。

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忧患

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肮脏

(1)

(2) 脏;不干净

肮脏的街道

肮脏的池塘

(3) 比喻卑鄙、丑恶;道义上应受指责

肮脏的交易

刺世

针砭时弊。《后汉书·明帝纪》:“昔应门失守,《关雎》刺世。” 李贤 注“《春秋説题辞》曰:‘人主不正,应门失守,故歌《关雎》以感之。’”

闲处

亦作“闲处”。谓在家闲居。《晏子春秋·杂上二九》:“閒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后汉书·陈蕃传》:“ 蕃 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伏念某归而闲处,时所背驰。分功名之无期,嗟志意之空大。”

亦作“闲处”。僻静的处所。《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 唐 让曰:‘公柰何众辱我,独无閒处乎?’” 唐 元稹 《除夜》诗:“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一篇

(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黎母

(1). 黎 人之祖; 黎 人的老妪。 明 钱嶫 《悯黎咏》:“絶谷嶂 南海 ,深箐鬱苍翠。中有 黎 母居,伊人尚蒙昧。”

(2).见“ 黎母山 ”。

(3).即黎檬子。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五·贺州》:“黎母汁二缾, 开宝 四年,準宣旨进。”参见“ 黎檬子 ”。

标签:除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