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洞天

作者:陈元晋 朝代:宋代

朱明洞天原文

南来大艑凌空浮,卸帆试略罗浮秋。
胸中无机神仙喜,笔底光怪山灵愁。
山泉夜作糟床滴,风松闪冉青旗色。
招我三啜玻璃觥,峰头飞上八千尺。
星微朋壮海茫茫,蓬莱仙袂遥相望。
铜龙夜吼雾香里,石桥跨空河汉长。
千岩笙籁奏清曲,万树醴露如天浆。
金鸦海底初剧翻,云拥扶桑一枝出。
群仙拍手叹绝奇,坐中相顾属谁笔。
阿翁曾是夹日飞,公孙请赋五色日。

诗词问答

问:朱明洞天的作者是谁?答:陈元晋
问:朱明洞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元晋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元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空浮

(1).指天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司命府丞》:“既而 筌 乃来受上清籙,是夕仙乐闻於空浮之上。”

(2).空洞浮泛。 茅盾 《追求》四:“他们的话都像是特地搜寻出来的,空浮的。”

卸帆

降帆。谓停船。 唐 方干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诗:“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 元 张雨 《吴兴舟中》诗:“船头濯足畏鱼淰,港口卸帆惊鸟呼。” 清 黄景仁 《钱塘舟次》诗:“卸帆只忆 吴淞 岸,拥楫惊闻 越 客吟。”

罗浮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无机

原指化合物是跟非生物体有关或从非生物体而来,现通常指化合物不含碳原子

无机盐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笔底

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光怪

(1).神奇怪异的现象。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 高祖 ﹞尝从 王媪 、 武负 貰酒,每饮醉,留寝其家,上尝见光怪, 负 等异之。”《汉武故事》:“ 宣帝 亲祠 甘泉 ,有顷,紫黄气从西北来,散於殿前,肃然有风;空中有妓乐声,羣鸟翔舞蔽之。 宣帝 既亲睹光怪,乃疑先帝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

(2).引申为离奇古怪。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陆炳吉》:“﹝古松﹞光怪突兀,目不暇接。”

(3).形容错杂斑斓。 宋 范成大 《白髭行》:“烦撋包裹夜不眠,无奈霞头出光怪。”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白神官》:“妖人 白神官 者,能以左道作怪变……或端坐现物像,光怪夺目。”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七:“今日之 克莱摩宫 真做得人类文化的驳杂光怪的象征。”

山灵

(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

山泉

山地涌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夜作

晚上劳动和工作

糟床

亦作“ 糟床 ”。榨酒的器具。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赖知禾黍收,已觉糟牀注。” 宋 杨万里 《过三衢徐载叔采菊载酒秉烛夜酌走笔》诗:“试问糟牀与簷溜,雨声何似酒声多。” 清 陈维崧 《好事近·食蟹忆南耕》词:“更听糟床细注,赏半窗晴碧。”

青旗

(1).青色的旗帜。《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 北周 庾信 《答赵王启》:“都尉青旗,即时春色。” 倪璠 注:“此言 赵王 出师,载青旗,与春同色也。” 南唐 陈陶 《冬夜吟》:“八埏螻蚁厌寒栖,早晚青旗引春帝。”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四:“青旗来 粤 甲,黄马尽 吴 船。”

(2).指酒旗。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掛小青旗。” 宋 张孝祥 《拾翠羽》词:“想千岁, 楚 人遗俗。青旗沽酒,各家炊熟。” 清 查慎行 《清苑道中》诗:“青旗卖酒竿竿影,红袖骑驴幅幅纱。”

(3).借指帝王车驾、师旅。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钓矶立谈》:“一旦青旗入 洛 ,社稷邱墟,其时故老遗臣,犹未尽没,黍离之感,旷古为昭。”

玻璃

指天然水晶石之类,有各种颜色。现在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峰头

1.亦作"峰头"。

2.峰顶。

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仙袂

仙人的衣袖。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铜龙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 龙楼门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 晋 陆翽 《邺中记》:“ 华林园 中, 千金堤 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 唐 李绅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 梁 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 唐 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 明 李东阳 《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鷺稀。”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璿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4)受水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晋文王 欲修九龙堰, 阮步兵 举 陈协 , 文王 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 王生 之璧。”(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2).见“ 铜龙门 ”。

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鹃 《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胜 石梁 。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桥 。” 宋 梅尧臣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 石桥 行。” 宋 梅尧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跨空

凌越高空。 宋 苏轼 《戏子由》诗:“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河汉

(1) 银河

(2)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笙籁

笙和籁。籁,古管乐器,箫属,三孔。 元 李材 《席上赋老松怪柏图》:“枝柯千尺入层汉,笙籟万壑鸣惊湍。”

天浆

(1).天上的饮料、浆汁。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刺手拔黥牙,举瓢酌天浆。”

(2).喻指甘美的饮料、浆汁。 唐 窦牟 《李舍人少尹惠家醖一小榼立书绝句》:“禁琐天浆嫩,虞行夜月寒。” 宋 苏轼 《食荔枝》诗:“炎云駢火实,瑞露酌天浆。”

(3).甜石榴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石榴甜者谓之天浆,能已乳石毒。”

金鸦

亦作“ 金鵶 ”。 1.金乌。指太阳。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金鵶即腾翥,六合俄清新。” 韩醇 注:“金鵶,日也。” 宋 杨万里 《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麟。” 清 姚鼐 《新城道中书所见》诗:“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鸦。”

(2).宝石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寳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

海底

(1) 海洋的底部

(2) 海床

拥扶

搀扶。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楚王 (拥扶着 南后 )你再放宽心些,用不着害怕,用不着害怕。”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拍手

双手相拍或鼓掌

孩子们边跳舞边拍手

叹绝

赞叹备至。 明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青春二月当艳阳,观者千人皆叹絶。”

坐中

(1).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相顾

(1).相视;互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乃称 史迁 著书,諮 东方朔 ,於是 桓谭 之徒,相顾嗤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嗣闻为余,皆相顾欷歔曰:‘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顾;互相照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阿翁

(1).祖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张苍梧 是 张凭 之祖,尝语 凭父 曰:‘我不如汝。’ 凭 父未解所以。 苍梧 曰:‘汝有佳儿。’ 凭 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詎宜以子戏父?’”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元 柳贯 《祭孙秬文》:“阿翁与汝阿爹阿妳,以家饌祭於中殤童子 阿秬 之魂。”

(2).对年长者的敬称。《周书·陆腾传》:“﹝ 陆腾 ﹞尚 安平主 ,即 东莱王 贵平 女也。 魏孝武 幸 贵平 第,见 腾 ,与语悦之,谓 贵平 曰:‘阿翁真得好壻。’”《北史·魏常山王遵传》:“及出, 广平王 怀 拜 绍 ,贺曰:‘阿翁乃皇家之正直,虽 朱云 、 汲黯 何以仰过。’”《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皇帝阿翁发自 冀 北,亲抵 河东 ,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3).为老年男子的自称。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攫鞋》:“ 郑仁凯 为 密州 刺史,有小奴告鞋穿, 凯 曰:‘阿翁为汝经营。’”

(4).父亲。《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黄初 二年,进爵,徙封 燕公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干 一名 良 …… 良 年五岁,而 太祖 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为阿翁,帝谓 良 曰:‘我,汝兄耳。’”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方言称父》:“《小知録》: 周 、 秦 、 晋 、 陇 皆曰阿翁。”

(5).用以称丈夫的父亲。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四:“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书》 代宗 曰:‘不痴不聋,不作阿翁。’姑曰阿姑,《颜氏家训》:‘络索阿姑餐。’”

夹日

在太阳两旁。《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史记·楚世家》:“十月, 昭王 病於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后世以喻辅佐天子。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今朝暂捨吹簫侣,来日还图夹日功。”

公孙

(1).诸侯之孙。《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诸侯。”《汉书·惠帝纪》:“内外公孙。”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

(2).对贵族官僚子孙的尊称。《儒林外史》第十回:“ 蘧公孙 呈上乃祖的书札并带了来的礼物。”

(3).复姓。 战国 魏 有 公孙痤 。见《史记·秦本纪》。

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