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作者:虞俦 朝代:宋代

喜晴原文

西风有意作新晴,不遣中宵鹤鹳鸣。
红袂行云仙梦断,青灯对酒客愁轻。
起看垅首禾无害,见说溪头水已平。
莼菜鲈鱼秋正美,谁能分我一杯羹。

诗词问答

问:喜晴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喜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虞俦喜晴书法欣赏

虞俦喜晴书法作品欣赏
喜晴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作新

《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 殷 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孔 传:“弘王道,安 殷 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本意谓教导 殷 民,服从 周 的统治。后因以“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具官 王安石 少学 孔 孟 ,晚师 瞿 聃 ,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不遣

(1).不能消除;不能排遣。 晋 陆机 《豪士赋序》:“而 成王 不遣嫌吝於怀, 宣帝 若负芒刺於背,非其然者歟?”

(2).不让,不使。《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命定录·梁十二》:“ 无言 恨云:忘却他,不遣家内知。”

中宵

中夜,半夜。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迅雷中宵激,惊电光夜舒。”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屡兴,终食累叹。”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到海南岛度假》词:“应中宵起舞到鸡鸣,练腰脚。”

鹳鸣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鸛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郑玄 笺:“鸛,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於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於室也。”后用为典故,谓思妇因天将雨而为其征夫担忧。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哀彼 东山 人,喟然感鸛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岂初征之惧对,冀鸛鸣之在垤。”

(2).谓天将雨。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苦不雩恐为灾判》:“虽蓐收之戒序,雩亦何伤?冀有闻於鸛鸣,庶无虑於狼顾。”

红袂

犹红袖。 唐 白居易 《秦中吟·五弦》:“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前蜀 韦庄 《小重山》词:“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溼,红袂有啼痕。” 宋 苏辙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诗:“縞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驊騮踏石声。”

行云

流动的云;亦用以比喻女子头发

梦断

犹梦醒。 唐 李白 《忆秦娥》词:“簫声咽, 秦 娥梦断 秦 楼月。” 元 尹公远 《尉迟杯·题卢古溪响碧琴所》词:“何事梦断湖山,尚 九里 松声,八月潮怒。”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五:“残灯彷彿朱衣语,梦断潮声夜殷牀。”

青灯

(1).亦作“ 青鐙 ”。光线青荧的油灯。 唐 韦应物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 陆游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白髮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背老亲而独游,理 兔园 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独守;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冷眼观》第一回:“ 张令 半世青灯,一行作吏,到任后吏治过於勤劳,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酒客

好饮酒的人。亦指酒店或宴会中的客人。《汉书·游侠传·陈遵》:“先是黄门郎 扬雄 作《酒箴》以讽諫 成帝 ,其文为酒客难法度士。”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显出一种疑而且敬的形态来。”

首禾

谓以禾为榜样。比喻不忘根本。《淮南子·缪称训》:“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狐乡丘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诱 注:“禾穗垂而向根,君子不忘本也。”

无害

(1) 没有妨害

(2) 没有能胜过的;无比

请择吏之忠信者,无害可任事者。——《墨子·号令》

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史记·萧相国世家》

汤给事内吏,为宁成掾,以 汤无害。——《汉书·张汤传》。 颜师古注:“无害,言其最胜也。”

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溪头

犹溪边。 唐 李端 《送客东归》诗:“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吴伟业 《过诸乾一细林山馆》诗:“桥痕穿谷口,亭影压溪头。”

谿頭:犹溪中。 清 徐恪 《桃叶曲》:“五月南风来,谿头长莲叶。”

莼菜

即莼菜。又名凫葵。多年生水草。叶片椭圆形,浮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红色,嫩叶可做汤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薄采其茆》:“茆与荇叶相似,南人谓之蓴菜。”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诗:“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蓴菜。” 清 冯延年 《秋月庵春暮》诗:“时光忽忆蓴菜滑,采摘不厌轻舟劳。”

一杯羹

一杯肉汁,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