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三叠旧作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韬光庵三叠旧作韵原文

平生志不厌山林,况此山林处最深。

螺髻龛参檀篆结,金莲池汲茗浆斟。

片时静可消尘虑,七字成聊托素襟。

行漏泠泠促归辔,曰归曰住两无心。

诗词问答

问:韬光庵三叠旧作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韬光庵三叠旧作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韬光庵三叠旧作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

参考注释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螺髻

形状像螺壳的发髻

螺髻翘然

檀篆

檀香燃着的烟缕。 宋 李之仪 《千秋岁》词:“檀篆灭,鸳衾半拥空牀月。”

金莲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三寸金莲

片时

一会儿

尘虑

犹俗念。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道芽期日就,尘虏乃冰释。”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重羡禪栖客,都无尘虑侵。”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觴,把尘虑尽皆涤盪。”

七字

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素襟

(1).本心。亦指平素的襟怀。 晋 陶潜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 李周翰 注:“素,本也。清淑之气自盈於本心。”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友书怀》诗:“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明 张景 《飞丸记·园中落阱》:“总生在秋江,素襟晚节何损,堪羡他老景含芳,谁管他阳春花阵。”

(2).素袍之襟。 唐 戴叔伦 《抚州处士胡泛见送》诗:“悽然诵新诗,落泪霑素襟。” 唐 武元衡 《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诗:“忧悔耿遐抱,尘埃緇素襟。”

行漏

(1).古代计时的漏壶。因水随时移而持续滴注,故称。指时间。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诗:“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

(2).指漏壶滴水声。 唐 卢纶 《皇帝感词》诗:“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

泠泠

(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