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贺新郎

作者:叶路钤 朝代:宋代

贺新凉/贺新郎原文

伛指循良吏。
祗吴公、传不书名,一人而已。
彷佛三生来展骥。
就种棠阴千里。
又还是、治平为最。
绣线渐添红日影,恰搀前、七日冬书至。
吾道长,佛出世。
公清但酌螺川水。
屏星躔次吴头,极星先比。
节谊家声香国史。
中有千秋生意。
宜衮衮、公侯昌炽。
充育登庸元有样,况甬东、一脉山东气。
珠峰畔,又呈瑞。

诗词问答

问:贺新凉/贺新郎的作者是谁?答:叶路钤
问:贺新凉/贺新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贺新凉/贺新郎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叶路钤的名句有哪些?答:叶路钤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良吏

贤能的官吏。 汉 晁错 《上书言募民徙塞下》:“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陈书·周确传》:“﹝ 确 ﹞为政平允,称为良吏。”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徵仕郎》:“爬剔疾苦,扶养小弱,可谓良吏矣!”

吴公

(1). 汉 上蔡 人。 文帝 时,为 河南 守,曾荐 贾谊 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 索隐:“ 吴 ,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 綺季 衣冠称鬢面, 吴公 政事副词华。”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 吴公 汉 庭右, 贾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沉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书名

(1).用于书写的文字。《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 注:“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兴其农业,劝其蓺事,教其语言,諭其书名,期二十年而其民可举於中央议院。”

(2).写上姓名。《左传·隐公七年》:“ 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会取 安西 将报国, 凌烟阁 上大书名。”

(3).擅长书法的名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仲翼 有书名而前辈多以为俗,然亦以配 周越 。予尝见其飞白大字数幅,亦甚工,但诚不免俗耳。”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孟 蜀 时, 王鍇 字 鱣祥 ,最著书名……昔有塔,於 乾隆 年间为雷震圯,内贮《法华经》全部,皆 鱣祥 所书。”

(4).字,别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姚信 书名 士纬 , 梁 人。”

一人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 * 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而已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彷佛

同“仿佛”

三生

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

三生有幸

展骥

喻施展才能。语本《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 唐 陈子昂 《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题舆佐岳,无展驥之庸;剖竹专城,闕悬鱼之化。”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书》之八:“ 郧 臺僻处,非展驥之地,而巖廊又无虚席,故暂移留棘,以需次焉。”

棠阴

(1).棠树树荫。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石壁转棠阴, 鄱阳 寄茅室。”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南朝 梁简文帝 《罢丹阳郡往与吏民别》诗:“柳栽今尚在,棠阴君詎怜。” 唐 刘长卿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诗:“幸容栖託分,犹恋旧棠阴。” 宋 王禹偁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诗:“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舘,烂目閲四库。”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棠阴遍 陈 汝 之间,尸祝在 黄 韩 之后。”参见“ 棠树 ”。

(3).《淮南子·览冥训》:“日入 落棠 。” 高诱 注:“ 落棠 ,山名,日所入也。”后因以“棠阴”指光阴。《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凡我僚旧,均哀共戚。怨天德之无厚,痛棠阴之不留。” 吕向 注:“言其光阴不復留也。”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还是

(1)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2) 尽管发生了以前的事或以 * 虑过,仍要

今天咱们还是装运木料

(3) 仍然,照样

多年不见,他还是那么年轻

(4) 提议“是否这样”之意

你还是带上雨衣为好

(5) 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你去,还是他去

(6) 另一方面

虽然嗓音嘶哑而聒耳,但她还是有着一股吸引人的热情

治平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苏轼 《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 、 商 、 周 ,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日影

日光照射物体所成的阴影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佛出世

比喻事情之难得。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只管里苦思忆,直等得佛出世。可不的乾着你,这相思无尽极。”参见“ 一佛出世 ”。

公清

清廉无私。《三国志·吴志·潘濬传论》:“ 潘濬 公清割断, 陆凯 忠壮质直,皆节概梗梗,大丈夫格业。”《南史·何承天传》:“﹝ 承天 ﹞昔在西方与士人多不协,在郡又不公清,为州司所纠,被收繫狱,会赦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忠勇公清,实东三省人杰。”

川水

江河之水。《汉书·李寻传》:“今 汝颍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此《诗》所谓‘爗爗震电,不寧不令,百川沸腾’者也。”《南齐书·五行志》:“人君不祷祀,简宗庙,废祭祀,逆天时,则雾水暴出,川水逆溢,坏邑軼乡,沉溺民人。”

屏星

(1).车前用以蔽尘的车挡。 汉 服虔 《通俗文》:“车当谓之屏星。”《后汉书·舆服志上》“轓长六尺” 刘昭 注引《谢承书》:“ 孔恂 字 巨卿 , 新淦 人。州别驾从事车前旧有屏星,如刺史车曲翳仪式。”

(2).指车辆。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始驭屏星乘,旋阴蔽茀棠。” 唐 钱起 《送符别驾还郡》诗:“驥足駸駸 吴 越 间,屏星復与紫书还。”

躔次

日月星辰在运行轨道上的位次。 汉 蔡邕 《独断》:“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唐 白居易 《看梦得题答李侍郎诗诗中有文星之句因戏和之》:“好遣文星守躔次,亦须防有客星来。” 清 蒋士铨 《空谷香·宾輓》:“劝 荀郎 不用神伤,料星娥已归躔次。”比喻官宦出使所到达之处。 宋 王禹偁 《送罗著作奉使湖湘》诗:“使星躔次入 长沙 ,晓别 延英 去路赊。”

极星

(1).北极星。《周礼·考工记·匠人》:“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郑玄 注:“极星,谓北辰。”《宋史·天文志一》:“极星之在紫垣,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众星所拱,是为北极,为天之正中。”

(2).喻指皇帝。 金 元好问 《郑州上致政贾左丞相公》诗:“帝城此后瞻依近,长傍弧南候极星。”

节谊

见“ 节义 ”。

声香

馨香。比喻美好的名声。《隶释·汉卫尉衡方碑》:“维明维允,燿此声香。”《隶篇》卷十二:“《衡方碑》:燿此声香。” 翟云升 注引《金石后录》:“以声作馨。”按, 朱起凤 《辞通》卷九:“馨、声古互通。《诗·唐风·椒聊》章:‘椒聊且,远条且。’传:‘言声之远闻也。’此声字当作‘馨’……是两字古本通用也。”

国史

(1).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班固传》:“既而有人上书 显宗 ,告 固 私改作国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狱。”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一:“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国史者,君民比并之史。”

(2).国之史官。《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药》诗:“到底只留为謔赠,更劳国史刺民风。”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生意

(1) 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

成立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公司

(2) 指经商的店铺

好几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生意

(3) 工作;活儿。也泛指职业

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红楼梦》

(4) 生机

春天的大地生意盎然

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猫》

衮衮

(1) 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同“滚滚”

不尽长江衮衮来

(2) 说话滔滔不绝的样子

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晋书·王戎传》

(3) 神龙卷曲的样子

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 * 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昌炽

(1).兴旺,昌盛。语本《诗·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夫穀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子孙昌炽,世世无比。”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诗》三百篇,福禄寿考,子孙昌炽,颂祷嘏祝而不疑。”

(2).犹猖獗,猖狂。《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二年》:“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 太原 餘孽更昌炽如此!”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 尧 汤 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於百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

登庸

(1).选拔任用。《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 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登庸以德,明试以功。” 唐 唐彦谦 《留别》诗之三:“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登庸三朝,作社稷臣。”

(2).指登帝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宋书·傅亮传》:“ 高祖 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 滕演 。”《北史·高隆之传》:“又帝未登庸日, 隆之 意常侮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皇。”

(3).指科举考试应考中选。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领父命 长安 科试,幸登庸占榜魁。”

一脉

亦作“一脉”。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臟之阳气也。五臟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臟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山东

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8493 万(1990),省会济南。山东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前列,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居 全国前列,烟台苹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胜利油田及由此发展的石油化工在国内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黄金产地

珠峰

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 的简称。 李瑛 《一月的哀思》诗:“对你如此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 珠峰 --显得太轻!五洲--显得太小!” 李学鳌 《里程碑前唱颂歌》诗:“ 珠峰 万丈放声笑,此刻正说‘选得好’!”

呈瑞

犹呈祥。 唐 韩愈 《春雪映早梅》诗:“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 宋 柳永 《醉蓬莱》词:“ * 中,有老人呈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有谁怜犴狴伤秋,还喜却熊羆呈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