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阁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听雪阁作原文

范家有别业,恰与寒山连。

过墙步幽径,趁此片时閒。

松泉饶古意,色声真净天。

板阁据峡上,听雪聊复然。

石湖出处皆,宧光一往焉。

无事对斯境,吾亦欲晏眠。

今岂鲜其人,过时名乃传。

惕意井三爻,游心白驹篇。

诗词问答

问:听雪阁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听雪阁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一

参考注释

别业

别墅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唐· 高适《淇上别业》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幽径

亦作“ 幽逕 ”。僻静的小路。 唐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诗:“ 灞陵 幽径近, 磻谿 隐路长。” 宋 杨万里 《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一番过雨来幽逕,无数新禽有喜声。”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林深树广,幽径纵横。”

片时

一会儿

古意

(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板阁

(1).木板楼阁。 宋 苏轼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诗:“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2).用木板隔成的夹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阁,夹室也,以板为之……《内则》:‘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盖古人制此,以庋食物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阁。”

石湖

湖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吴县 与 吴江县 之间,西南通 太湖 ,风景优胜。相传为 范蠡 入五湖之口。 宋 范成大 晚年居此, 孝宗 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 石湖居士 。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之四:“一片 江 南图画里, 西湖 秋月 石湖 春。”

一往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晏眠

(1).安眠。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安得 廉颇 将,三军同晏眠。”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禽逃兽遁亦萧然,岂若封疆今晏眠。” 清 徐树丕 《寄徐亦史广文》诗:“署冷真忘世,官清得晏眠。”

(2).谓睡得很迟才起床。 唐 曹松 《长安春日》诗:“尘中一丈日,谁是晏眠人?”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二:“身为晏眠丰暇豫,腹因断肉得清虚。”

过时

(1) 陈旧不合时宜;过了流行的时间

过时的设备

过时的商品

这种武器已过时

过时的观念》

(2) 过了规定的时间

过时不候

过时作废

游心

(1).潜心;留心。《庄子·骈拇》:“駢於辩者,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閒,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 杨 墨 是已。”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虽至愚,亦知陛下游心经术,动法 尧 舜 。” 明 唐顺之 《答顾东桥少宰书》:“及屏居山林,自幸尚有餘日,将以游心六籍,究贤圣之述作,鉴古今之沿革,以进其识而淑诸身。”

(2).浮想骋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於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他一向游心于理想的境界,对于 钱先生 的话不免生疏,因生疏而不免诧怪。”

(3).游惰之心。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方今人多游心,地有遗力,守本业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荡而忘归。”

留心;心神倾注在某一方面。《庄子·德充符》:“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梁书·韦叡传》:“每虚室独坐,游心坟素。”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翘首昭代之蹟,游心官书之府。”

白驹

(1).白色骏马。比喻贤人、隐士。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縶之维之,以永今朝。”《后汉书·崔駰传》:“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驹之所从。” 宋 陆游 《寄题胡基仲故居》诗:“浮云每叹成苍狗,空谷谁能縶白驹。” 清 钱谦益 《父国光先赠中宪大夫河南归德府知府加赠太常少卿仍前阶制》:“皎皎白驹,世咸慕逸民於空谷。”

(2).《诗·小雅》篇名。《诗·小雅·白驹序》:“《白驹》,大夫刺 宣王 也。” 郑玄 笺:“刺其不能留贤也。”

(3).用作赠别贤士之辞。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虽则同域,邈其迥深;白驹远志,古人所箴。”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

(4).比喻流逝的时间。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星霜玄鸟变,身世白驹催。”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覩此白驹弹指,岂堪华髮蒙头。” 王横 《哭子美》诗:“白驹惊电驰,人生本如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