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翠微寺

作者:马戴 朝代:唐代

宿翠微寺原文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诗词问答

问:宿翠微寺的作者是谁?答:马戴
问:宿翠微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宿翠微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马戴的名句有哪些?答:马戴名句大全

马戴宿翠微寺书法欣赏

马戴宿翠微寺书法作品欣赏
宿翠微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松阴

亦作“ 松荫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明 唐顺之 《松关》诗:“月出照 松关 ,松荫正满地。”

一径

亦作“ 一逕 ”。1.一条小路。《晋书·贾充传》:“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溪南重迴首,一径出修篁。”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八:“山根一径抱溪斜,片地纔宽便数家。”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复冈迴一径清。”

(2).径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明日捉个空,便一逕到 临安府 前叫起屈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衝军阵,鞭骏马,一径地西南上迓。”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儿除授 潭州 为理,一径的来望姑姑。”《水浒传》第四二回:“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孽海花》第四回:“长班要去通报, 雯青 説:‘不必。’説着,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间屋里去。”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谓持续不断。《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爷 一径搭 沉小红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红 本事大哉。” 朱自清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后来又在一个乡镇--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着小学教师。”

云壑

云气遮覆的山谷。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乃知轩冕徒,寧比云壑眠。”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毕竟春光谁领畧。九陌緇尘,抵死遮云壑。”

石楼

(1).石牌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水南道侧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餘,石质青緑,光可以鉴。其上欒櫨承栱,雕簷四注,穷巧綺刻,妙絶人工。”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墓上石楼,盖即今石牌坊,又谓之牌楼。”

(2).石筑的楼台。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聊登石楼憩,下观潭中鱼。” 宋 梅尧臣 《石楼》诗:“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积翠

(1).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攒素既森蔼,积翠亦葱芊。” 张铣 注:“松柏重布,故云积翠。”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浓嵐忽飘荡,积翠浮云端。” 清 金农 《宿焦山》诗:“縹緲松寥山,积翠下无路。”

(2).指青山。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吾欲炭鞴阴阳,鑪燃天地,鼓将邐迤之濬谷,写破连延之积翠。”

(3).指春季。 唐 刘长卿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诗:“积翠下 京口 ,归潮落山根。”

微月

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 晋 傅玄 《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唐 杜甫 《水会渡》诗:“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王闿运 《七夕立秋作》诗:“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

泉韵

泉水声。其声和谐悦耳,故称。 唐 孟郊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诗:“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

细风

微风。 唐 杜甫 《王十五前阁会》诗:“ 楚 岸收新雨,春臺引细风。” 宋 张孝祥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 ,细风凉月天如水。”

行心

谓修养心性。 唐 储光羲 《题眄上人禅居》诗:“真王清浄子,燕居復行心。” 唐 张辞 《谢令学道诗》:“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行心不到头。”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诗文赏析


 云壑:一作霜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