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杂言原文

羽毛虽轻,可重钩金。

舟固浮川,漏水亦沉。

强弩之末缟弗穿,世间万事难期全。

欲求不殆在知止,非不知止因难已。

举棋忌屡更,天道好谦而恶盈。

兵凶战危事,此语诚非假。

事后曰曾料,岂足谓智者。

诗词问答

问:杂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杂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一

参考注释

羽毛

(1) 鸟类的毛

(2) 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

钩金

带钩上的黄金。谓数量虽少,但仍值得珍贵。 清 唐甄 《潜书·非文》:“ 秦 以上之言虽少也,重於鉤金。”

漏水

(1) 成滴状或细流状流下的液体

(2) 蒙蒙阵雨或细雨般的淋浴

(3) 成滴状的降下或漏下

我们要不要叫一位管工来修理这几处漏水

强弩之末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欲求

指欲念和要求

不殆

不危险,不会失败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知止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参见“ 知止不殆 ”。

非不

非常;极其。《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变文》:“□□将书来苦嘱,非不慇懃。” 蒋礼鸿 通释:“‘非不殷勤’,就是非常殷勤,极其殷勤。”

天道

自然规律

天道变化。——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凶战危

语出 汉 晁错 《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彊为弱,在俛卬之间耳。”后以“兵凶战危”谓战事凶险可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兵凶战危,非安全之道。”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一节:“当此兵凶战危之秋,所有受伤军兵,颠卧战綫,咻噢呻吟,惨不忍覯。”

事后

事情发生或处理、了结以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夫既不能修善於平日,而又不能敬谨於事后。”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当时及事后,皆毫无动静。”

智者

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