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德山水画

作者:李昱 朝代:元代

陈斯德山水画原文

南峰北峰雨晴初,爱此濯濯碧芙蕖。

便从谷口请学稼,复忆太行曾读书。

洞猿出林晓偷果,溪獭上滩宵祭鱼。

时危相对失图画,欲借茅屋身岩居。

诗词问答

问:陈斯德山水画的作者是谁?答:李昱
问:陈斯德山水画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陈斯德山水画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昱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参考注释

濯濯

清新;明净

春阳潜沮洳, 濯濯吐深秀。——韩愈《南山》

芙蕖

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黄帝 升仙之处也。”又注:“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 寒门 也。”

(3).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秦 时于此置 云阳县 。《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国,北有 甘泉 、 谷口 。’” 鲍彪 注:“在 云阳 。” 西汉 末年,高士 郑朴 (字 子真 )曾隐居于此。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 谷口 郑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录》:“ 谷口 在 云阳县 西四十里, 郑子真 隐於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元 杨奂 《得邳大用书复寄》诗:“ 谷口 知何似,他年愿卜隣。” 清 钱谦益 《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 谷口 ,惊弓君莫问壶头。”

学稼

学种庄稼;务农。《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唐 钱起 《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诗:“禄微赖学稼,岁晚归衡茅。”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见寄》诗:“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沉。” 宋 朱熹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之二:“我欲卖刀来学稼,不知还许受廛么。”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祭鱼

犹獭祭。《礼记·王制》:“獭取鲤于水裔,四方陈之,进而弗食,世谓之祭鱼。” 唐 孟浩然 《早发渔浦潭》诗:“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清 钱谦益 《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诗:“石言雁字并纷如,点鬼穷时又祭鱼。”参见“ 獭祭鱼 ”。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图画

(1)

(2) 绘画

(3) 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如油画、素描或版画)

(4) 比喻壮丽的江山

(5) 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

(6) 谋划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岩居

亦作“嵓居”。山居,多指隐居山中。《庄子·达生》:“ 鲁 有 单豹 者,巖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 唐 权德舆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诗:“ 綺皓 清风千古在,因君一为谢巖居。” 宋 范仲淹 《赠方秀才》诗:“高尚继先君,嵓居与俗分。” 清 周亮工 《赠胶西张用之》诗:“如此巖居应满志,自忘宿世占时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