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元日应制

作者:许敬宗 朝代:唐代

奉和元日应制原文

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
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
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
武帐临光宅,文卫象钩陈。
广庭扬九奏,大帛丽三辰。
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霜空澄晓气,霞景莹芳春。
德辉覃率土,相贺奉还淳。

诗词问答

问:奉和元日应制的作者是谁?答:许敬宗
问:奉和元日应制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和元日应制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许敬宗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敬宗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5_5

参考注释

天正

(1). 周 历建子,以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之月为岁首,古人以为得天之正,故称。《汉书·律历志上》:“其於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后汉书·陈宠传》“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李贤 注引《三礼义宗》:“三微,三正也……故 周 以天正为岁,色尚赤,夜半为朔。”

(2).指冬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 熙寧 十年,天正元用午时,新历改用子时;闰十二月改为闰正月,四夷朝贡者用旧历,比来款塞众论,谓气至无显验可据,因此以摇新历。事下有司考定。凡立冬晷景,与立春之景相若者也,今二景短长不同,则知天正之气偏也。”

初节

(1).指元日。 三国 魏 曹丕 《孟津》诗:“良辰启初节,高会构欢娱。” 唐 许敬宗 《奉和元日应制》诗:“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

(2).原来的操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辞穷路单,将反初节。” 宋 富弼 《与陈都官书》:“然似有疑僕临富贵不能守初节,迺以忠义见勗。”

日观

泰山 峰名。为著名的观日出之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引 汉 应劭 《汉官仪》:“ 泰山 东南山顶名曰 日观 。 日观 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元天 高北列, 日观 临东溟。” 清 顾炎武 《酬归祚明戴笠王仍潘柽章四子见怀二十韵》:“ 岱宗 临 日观 , 梁父 躡云梯。”

重轮

(1).即重毂。《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轮贰辖,疏轂飞軨。” 薛综 注:“重轮,即重轂也。”《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舆有重轮之安,马无泛驾之佚。” 李周翰 注:“天子重轮,取其安也。”参见“ 重轂 ”。

(2).日、月周围光线经云层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古代以为祥瑞之象。《隋书·音乐志中》:“烟云同五色,日月并重轮。” 唐 刘禹锡 《贺皇太子受册笺》:“苍震发前星之辉,黄离表重轮之瑞。” 明 何景明 《十五夜高铁溪同沉清溪赵雪舟马百愚过敝居对月》诗:“重轮烂五色,繽纷结文虹。”《六部成语注解·礼部》:“日月重轮珥食:日月之外又现光圈一二重,谓之重轮。”

(3).喻指帝王。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重轮赫赫遮星月,独擅贞明耀万方。”

百灵

(1).各种神灵。《文选·班固<东都赋>》:“礼神祇,怀百灵。” 李善 注:“《毛诗》曰:‘怀柔百神。’”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今主上明圣,怀於百灵。”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百灵奔卫,宜无陟降之劳;六气节宣,当遂神明之适。” 明 刘基 《钧天乐》诗:“君不见 天穆 之山二千仞,天帝所以觴百灵。”

(2).见“ 百灵鸟 ”。

景祚

(1).景福。《晋书·乐志上》:“超百代,扬休烈,流景祚,显万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文明自天,缉遐景祚。”《旧唐书·高骈传》:“我国家景祚方远,天命未穷。”

(2).比喻帝业。《旧唐书·肃宗纪赞》:“兇徒竟毙,景祚重延。”

万玉

(1).指百官。 唐 高若思 《劝封禅表》:“徵万玉以警途,詔八神而弭策。”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警蹕干戈捧,朝宗万玉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躔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2).比喻众多色泽如玉之物。 宋 王安石 《甘棠梨》诗:“爱其凌秋霜,万玉悬磊砢。” 宋 真德秀 《陈慧父竹坡诗稿》:“万玉兮森森,清风兮满林。”

惟新

(1).更新。语出《诗·大雅·文王》:“ 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 毛 传:“乃新在 文王 也。”《后汉书·杨脩传》:“ 彪 备 汉 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异才復间出, 周 道日惟新。” 宋 陈亮 《中兴论·论励臣之道》:“无以小事塞责,无以小谋乱大,相与熟讲惟新之政,使内外有序。”

(2).自新。《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陈书·华皎传》:“言念泣罪,思与惟新。”《旧唐书·德宗纪上》:“ 朱滔 以 泚 连坐,路远必不同谋,永念旧勛,务存弘贷,如能効顺,亦与惟新。”《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或乘时而啸聚,或失律而逋逃,咸与惟新,同归於治。”

待旦

(1).等待天明。《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民困则多离叛,其祸必振矣。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穆 张 尝同造朝,待旦于 东华门 外。”

(2). 宋 代宫中谓天明前的一段时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本朝外廷及外郡悉用此制。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谓之待旦。盖更终则上御盥櫛,以俟明出御朝也。祖宗勤於政事如此。”

玄造

(1).犹造化。 南朝 宋 朱广之 《咨顾道士夷夏论》:“虽非幽简,自然玄造,何假难明之术,代兹易晓之路哉。” 唐 元结 《闵荒》诗:“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

(2).指大自然,天地。 唐 刘禹锡 《祭虢州杨庶子文》:“我今泛然,一委玄造。” 明 方孝孺 《邻父携酒相饮》诗:“世运有隆替,玄造岂不仁。”

(3).犹天意。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明宪不敢以纤负,玄造竟微於滴助。” 唐 白居易 《逸老》诗:“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4).皇恩,天德。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不悟玄造曲被,徽渥愈臻。” 唐 令狐楚 《为人谢问疾兼赐医药等状》:“蒲柳之心犹壮,誓竭丹诚;狗马之齿更长,敢忘玄造。”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仰天慈而积感,报玄造以无阶。”

韬旒

犹垂旒。帝冕前后垂下的玉串。借指皇帝。 唐 许敬宗 《奉和元日应制》:“待旦敷玄造,韜旒御紫宸。”

紫宸

(1).宫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 大明宫 内。 唐 杜甫 《冬至》诗:“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 紫宸 。”

(2).泛指宫廷。 明 沉鲸 《双珠记·邮亭失珠》:“纔离 紫宸 ,平步莲鞋稳。” 清 孙枝蔚 《北山》诗:“战士从来苦,谁曾达 紫宸 。”参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

武帐

置有兵器的帷帐。帝王或大臣所用。《汉书·汲黯传》:“上尝坐武帐, 黯 前奏事,上不冠,望见 黯 ,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今御武帐,置兵阑五兵於帐中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帐置五兵,盖以兰錡围四垂,天子御殿之制如此。有灾变,避正殿寝兵,则不坐武帐也。”一说,织有武士像的帷帐。《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曹彬 ﹞性仁恕,清慎无挠,强记善谈论,清白如寒儒,宅帑无十日之畜;至坐武帐,止衣弋綈紵袍,素胡床而已。” 王闿运 《哀江南赋》:“天子宵衣罢食,将军武帐开筵。”

光宅

(1).广有。《书·尧典序》:“昔在 帝尧 ,聪明文思,光宅天下。” 曾运乾 正读:“光,犹广也。宅,宅而有之也。”《南齐书·高帝纪下》:“猥以寡德,光宅四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上篇》:“若乃光宅四夷,垂祚三百,何莫由斯之道者也。”

(2).光大所居。谓建都。《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 周公 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 曲阜 ,奄有 龟 、 蒙 。” 李周翰 注:“光,大;宅,居也。” 晋 左思 《魏都赋》:“暨 圣武 之龙飞,肇受命而光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逮 皇魏 受图,光宅 嵩 洛 ,篤信弥繁,法教逾盛。”

(3).大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论》:“近有光宅丈九,显曜京畿。”

文卫

仪仗警卫。 唐 许敬宗 《奉和元日应制》:“武帐临光宅,文卫象鉤陈。” 唐 杨思玄 《奉和圣制过温汤》:“风威肃文卫,日彩镜雕舆。”

钩陈

亦作“钩陈”。1.星官名。《文选·扬雄<甘泉赋>》:“詔招摇与太阴兮,伏钩陈使当兵。”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鉤陈,神名也。紫微宫外营陈星也。” 唐 李峤 《奉和拜洛应制》:“日暮钩陈转,清歌上帝臺。” 清 钱谦益 《答越卓凡宪副》诗:“我欲为君歌督护,夜阑酹酒向鉤陈。”

(2).指后宫。《文选·班固<西都赋>》:“周以鉤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李善 注引《乐叶图》:“钩陈,后宫也。”《隋书·高祖纪上》:“任掌鉤陈,职司邦政。” 清 钱谦益 《吴祖洲八十序》:“身虽引退,其声光气象尤映望于钩陈阁道之间。”

(3).一种用于防卫的仪仗。《北史·艺术传下·何稠》:“帝復令 稠 造戎车万乘,鉤陈八百连。”《隋书·礼仪志七》:“八年征 辽 ,又造鉤陈,以木板连如帐子。”《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巡幸则有大驾法从之盛,御殿则有鉤陈羽卫之严。”

广庭

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 王斗 絀世主之怒,笑謔广庭,高揖而去。”参见“ 广庭大众 ”。

九奏

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书·益稷》“《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 传:“备乐九奏而致凤凰” 孔颖达 疏:“成,谓乐曲成也。 郑 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序》:“ 微之 梦得 尝云:‘此乃九奏中新声,八珍中异味也。’”参见“ 九成 ”。

大帛

(1).古白布冠。《礼记·玉藻》:“大帛不緌。” 郑玄 注:“帛,当为白,声之误也。大帛,谓白布冠也。”

(2).粗丝织成的厚帛。《周书·明帝纪》:“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3).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伊昔 梁朝 ,共奉嘉聘。张此大帛,处彼高閎。” 吴兆宜 注:“《周官·司常》:通帛为旃。”

三辰

指日、月、星。《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瀆之纪于地。”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发生

(1) 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发生事故

村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2) 出现

成功的婚姻不会自动发生,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3) 产生、兴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同化

(1).同受教化。 清 陈鳣 《对策·巡守》:“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不得其所者,故必亲自行之。”

(2).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它(诗)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学校应该抱一种大愿,要同化社会,作到这一层,才是学校的成功。”

(3).语音学上指一个音变得与邻近的音相同或相似。如:“面包”(miànbāo)在口语中读miàmbāo,“面”字的韵尾n受后面的“包”字声母b的影响而变成m。

播物

谓化育万物。 汉 贾谊 《鵩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唐 许敬宗 《奉和元日应制》:“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宋 黄庭坚 《题山谷石牛洞》诗:“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

陶钧

(1) 制造陶器时用的转轮,分快轮和慢轮

(2) 比喻培育人材

霜空

秋冬的晴空。 唐 张说 《和朱使欣》之二:“霜空极天静,寒月带江流。” 宋 范成大 《送江朝宗归括苍》诗:“塔灯落 淮水 ,寺楼倚霜空。” 明 张居正 《中秋前再过关侍御得阳字》诗:“霜空征雁送斜阳,凉月纷纷满 建章 。”

晓气

清晨的雾气。 唐 李百药 《渡汉江》诗:“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 唐 宋之问 《早秋上阳宫侍宴序》:“沧洲晓气,化为宫闕之形;閶闔秋风,乱起金银之树。” 宋 苏辙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槛泉亭》:“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霞景

指透过云霞的日光。 唐 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

芳春

(1).春天。 晋 陆机 《长安有狭邪行》:“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唐 陈子昂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诗:“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今日日朗风和,值芳春之淑景;沙明水碧,当 荆楚 之岁时。”《天雨花》第十四回:“碧桃绕槛开如锦,蜂声蝶影恋芳春。”

(2).比喻妙龄、青春。《天雨花》第十一回:“既具冶容堪絶世,年当及笄正芳春。”

德辉

仁德的光辉。《礼记·乐记》:“故德煇动於内,而民莫不承听。”《汉书·贾谊传》:“凤皇翔於千仞兮,览德煇而下之。” 宋 苏轼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诗:“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率土

(1).“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 汉 班固 《明堂诗》:“普天率土,各以其职。”《北齐书·文宣帝纪》:“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新唐书·孙伏伽传》:“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岂少此物哉。”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率土皆怨痛,况乃忠孝臣。”

(2).犹王土。指京畿地区。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还淳

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南齐书·明帝纪》:“永览玄风,兢言集愧,思所以还淳改俗,反古移民。”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