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春寒吟七首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原文

当是平生取数多,穷途无力战群魔。
二千石滥知州事,三十年羞进士科。
人老决难重少壮,春寒毕竟渐晴和。
筹来算往终无益,且傍残梅作醉歌。

诗词问答

问:六十五春寒吟七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六十五春寒吟七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六十五春寒吟七首书法欣赏

方回六十五春寒吟七首书法作品欣赏
六十五春寒吟七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当是

以为;认为

我当是你错了,原来错的是我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穷途

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处境艰危

无力

(1) 没有力气

四肢无力

(2) 没有力量

无力解决

二千石

汉 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 阴安侯 列侯 顷王后 与 瑯玡王 、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 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 蜀郡 太守。”

知州

官名。 宋 初鉴于 五代 藩镇之乱,留居诸镇节度于京师,而以朝臣出守列郡,称“权知某军州事”,意为暂行主管某军州兵政、民政事务。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总理郡政,省称曰知州。 明 清 因之,并定知州为官名。《宋史·徽宗纪四》:“ 方腊 陷 处州 , 淮南 盗 宋江 等犯 淮阳军 ……命知州 张叔夜 招降之。”《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他身上原有一个州同,就此加捐一个知州,又捐了一个十成花样,归部銓选。”

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进士科

隋 唐 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于 隋炀帝 ,至 唐 代特受重视。以后其他科目仅存空名,无足轻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太平广记》卷一七八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进士科,始於 隋 大业 中,盛於 贞观 永徽 之际,縉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明 陈继儒 《群碎录》:“进士科, 隋煬帝 大业 元年始,后世因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科举以进士科为主,考试诗赋,以声病对偶定优劣,完全着眼于文字形式方面。”

少壮

年轻力壮;年富力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毕竟

(1) 终归;终究;到底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亚洲毕竟是原料丰富的大陆

(2) 坚持

卜良毕竟要说明, 赵尼姑便附耳低言。——《初刻拍案惊奇》

晴和

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天气晴和

无益

没有益处

无益的享乐

残梅

凋零的梅花。 唐 张籍 《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诗:“羡君东去见残梅,惟有王孙独未回。” 明 杨慎 《峡中》诗:“开篷试看江头路,树树残梅照緑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