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作者:王炎 朝代:宋代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原文

绿阴啼鸟户庭幽,解带聊为一夕留。
行李未知何日了,转蓬方觉此生浮。
市朝役役兔三窟,今古悠悠貉一丘。
得似黄冠林下住,何须控鹤上瀛洲。

诗词问答

问:到胡道士草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问:到胡道士草庵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户庭

户外庭院。亦泛指门庭、家门。《易·节》:“不出户庭,无咎。” 朱熹 本义:“户庭,户外之庭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频 《府试老人星见》诗:“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故西人於水,则轮船无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户庭;万国九洲,儼同闤闠。”

解带

(1).谓出仕。语出《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李贤 注:“以韦皮为带,未仕之服也。求仕则服革带,故解之。” 唐 王勃 《别卢主簿序》:“惟高明之捧檄,属吾人之解带。”

(2).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深谓 备 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唐 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诗:“谁能讎校閒,解带卧吾庐。” 宋 梅尧臣 《西禅院竹》诗:“解带欲忘归,壶觴欢自足。”

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行李

行旅。亦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

从楼顶拿下衣箱、旅行袋,准备收拾行李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转蓬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市朝

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役役

(1).劳苦不息貌。《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读书学道者,皆卤莽灭裂以从事,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 铁生 《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况又杀同胞之光復军者乎!”

(2).奔走钻营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获一利,则弃其业而役役於持权者之门。” 清 唐甄 《潜书·取善》:“士志於学,而乃役役焉往来於名利之中,德尽丧矣。” 清 汪绍焻 《刘伯伦》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

(3).狡黠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轻黠之貌。”

兔三窟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貉一丘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后用“貉一丘”谓同属一类,没有差别。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愚庵》诗:“ 青州  荆州 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 清  查慎行 《岁寒杂感》诗之九:“谁将正变溯源流,今古何殊貉一丘。”亦作“ 貉同丘 ”。 明  吴幵 《优古堂诗话》:“ 吕吉甫 云:‘南北战争蜗两角,古今兴废貉同丘。’”

得似

怎似;何如。 五代 齐己 《寄湘幕王重书记》诗:“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宋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 汉 使,得似洋洋 河 水,依旧只流东?” 明 刘基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诗:“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

黄冠

(1) 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

(2) 用以指代道人

入华山为黄冠。—— 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范君为黄冠矣。

空空黄冠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控鹤

(1).相传 周灵王 太子 王子乔 喜吹笙,学凤鸣,道士 浮丘公 接他上 嵩山 。三十年后,有人找到他,他说:叫我家里人在七月七日那天在 缑氏山 等我。到时候, 王子乔 骑着白鹤在山顶上向大家招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后因以“控鹤”指得道成仙。 晋 孙绰 《游天台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南朝 齐 孔稚珪 《褚先生伯玉碑》:“是以 子晋 笙歌,驭凤於天海; 王乔 云举,控鹤於玄都。”亦作“ 控鵠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休水 ﹞发侧 緱氏原 ,《开山图》谓之 緱氏山 也,亦云仙者升焉。言 王子晋 控鵠斯阜, 灵王 望而不得近,举手谢而去。”

(2).宿卫近侍之官。 唐武后 尝置控鹤府,后改称奉宸府,寻废。 昭宗 时复置控鹤排马官。其后历代禁军亦有以控鹤为名者, 五代 有控鹤军; 宋 有控鹤监,亦设有控鹤军。参阅《新唐书·则 * 后纪》、《新唐书·兵志》、《新五代史·唐明宗纪》、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元史·世祖纪》。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