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长沙僧守节

作者:孔武仲 朝代:宋代

赠长沙僧守节原文

花木重重鹿苑春,萧然一室坐安贫。
真乘但要心知法,喜舍无如药济人。
增损诸方精古义,窥寻六脉妙通神。
长沙旅泊无聊赖,诗乞刀圭养病身。

诗词问答

问:赠长沙僧守节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赠长沙僧守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名句大全

孔武仲赠长沙僧守节书法欣赏

孔武仲赠长沙僧守节书法作品欣赏
赠长沙僧守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花木

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安贫

自甘于贫穷。《后汉书·蔡邕传》:“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唐 许浑 《送王总下第归丹阳》诗:“青芜定没安贫处,黄叶应催献赋诗。” 明 邵璨 《香囊记·讲学》:“求仁未入 仲由 堂,安贫且卧 颜回 巷。”川剧《评雪辨踪》:“我随你来在寒窑,粮无隔夜,衣无数重,我安贫若素毫无怨言,算得全了不?”

真乘

佛家谓真实的教义。 唐 知玄 《答僧澈》诗:“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餘。”《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 龙树 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时时至 綉佛精舍 ,与其妹 澹师 穷究真乘,必得见佛而后已。”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喜舍

(1).犹言愉悦地舍离。 唐 李嘉祐 《闻逝者自惊》诗:“儿女眼前难喜捨,弥怜双鬢渐如丝。”

(2).谓行善施舍。 明 吴承恩 《钵池山劝缘偈》:“愿汝发喜捨,积少而为多。”《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发心喜舍,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

(3).指乐于施舍。《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就是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

见“ 喜捨 ”。

无如

无可奈何

今天想回去,无如未买着票

济人

救助别人。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某一生济人之急,何为不可?” 明 吴承恩 《寿童孟湖八十序》:“医,仁术也,翁起僕振危,济人之棘者几千百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韩旭亭》:“先生深自改易,立功过格以自警,凡利众济人事,皆勉力为之。”

增损

增加或减少。多指文字上的修改。《史记·吕不韦列传》:“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文字取则 印度 ,微有增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读之閎肆沉雄,浩乎 司马 之气矣,而左规右矩,一字增损末由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然今所传诸小説,皆屡经后人增损,真面殆无从復见矣。”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古义

(1).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诗·郑风·女曰鸡鸣序》:“陈古义,以刺今不説德而好色也。” 孔颖达 疏:“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宋 苏轼 《孔毅父妻挽词》:“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2).古书的义理。《史记·酷吏列传》:“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都君臣借天象傅古义,以交相儆也。”

(3).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汉书·儒林传·丁宽》:“ 宽 至 雒阳 ,復从 周王孙 受古义,号《周氏传》。”

(4).文字词汇的古代意义。 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读书必求其义,而古义寓於古音;以今音求古义,犹适 燕 代 而南其辕也。”

窥寻

仔细寻求;探索。 唐 方干 《僧院小泉井》诗:“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诗篇缀辑应千首,学术窥寻岂一朝。” 清 龚自珍 《曩在虹生坐上》诗之三:“ 何 肉 周 妻业并深,台宗古辙幸窥寻。”

闚尋:探求,寻求。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敢不自强衰退,悉意闚寻。”

六脉

(1).中医切脉的六个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不待切脉” 张守节 正义引《黄帝素问》:“待切脉而知病。寸口六脉,三阴三阳,皆随春秋冬夏观其脉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 宋 司马光 《医官札子》:“僧 志缘 本不晓医,但以妖妄惑人於 江 淮 之间,称是诊人六脉,能知灾福。”《红楼梦》第八三回:“六脉皆弦,因平日鬰结所致。”

(2).中医对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的总称。《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

通神

通于神灵。形容本领极大、才能非凡。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 唐 李商隐 《王昭君》诗:“ 毛延寿 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因 郎柏尔 病愈……深赞 惕庵 之能,察脉通神,为今日之 和缓 。”

长沙

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2),其中市区人口107万,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湘绣闻名中外

旅泊

(1).旅途中行舟暂时停泊。 南朝 梁 萧绎 《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欣此旅泊接奉,不得郑重耳。” 明 曹学佺 《夜泊彭山江口》诗:“ 锦城 平日暖,旅泊始知寒。”

(2).犹飘泊。 唐 王勃 《重别薛华》诗:“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唐 皇甫冉 《送康判官往新安赋得江路西南永》诗:“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自古独立特行之士,无所復望於世,而旅泊其身以苟免者,固已众矣。”

无聊赖

无所依赖;无聊

惟朕一身,独无聊赖。——《晋书·慕容德载记》

刀圭

(1).中药的量器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 王明 校释:“刀圭,量药具。 武威 汉 墓出土医药木简中有刀圭之称。”《本草纲目·序例》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凡散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 唐 崔元略 《赠毛仙翁》诗:“度世无劳大稻米,昇天只用半刀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周琰》:“更赠公良药一刀圭,服之必效。”

(2).指药物。 唐 王绩 《采药》诗:“且復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明 单本 《蕉帕记·赠帕》:“愿今宵,刀圭入口,寒热霎时消。”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夫 卢梭 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寳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 法 美 文明之胚胎,皆基於是。”

(3).指医术。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便携家共住。”

(4).乳酪类的食物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草创刀圭》引《高丽博学记》:“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创刀圭。”

(5).汤匙。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斟羹者或借瓢名,惟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 浙江 、 福建 数处,谓之刀圭。音如条耕。”

病身

体弱多病之身。 唐 张籍 《感春》诗:“远客悠悠任病身,谁家地上又逢春。” 唐 白居易 《彭蠡湖晚归》诗:“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宋 杨万里 《晓行东园》诗:“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