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别驾归汴州

作者:韩翃 朝代:唐代

送高别驾归汴州原文

信陵门下识君偏,骏马轻裘正少年。
寒雨送归千里外,东风沉醉百花前。
身随玉帐心应惬,官佐龙符势又全。
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汶阳田。

诗词问答

问:送高别驾归汴州的作者是谁?答:韩翃
问:送高别驾归汴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高别驾归汴州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韩翃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翃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45_19

参考注释

信陵

见“ 信陵君 ”。

门下

(1) 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门生;弟子

(4) 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骏马

骏足。即良马;跑得快的好马

轻裘

轻暖的皮衣。《论语·雍也》:“ 赤 之适 齐 也,乘肥马,衣轻裘。”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玄輅既驾,轻裘斯御。” 明 王世贞 《忆昔》诗:“轻裘 鄠杜 张公子 ,挟瑟 邯郸 吕氏 倡。”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里外

(1) 内里和外表

营房里外都种了树

(2) 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两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沉醉

(1)

(2) 大醉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

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百花

亦作“ 百华 ”。各种花。 北周 庾信 《忽见槟榔》诗:“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 唐 熊孺登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诗:“应被百华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密学会流杯亭》:“来从百花底,转向众宾前。”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

玉帐

(1).玉饰之帐。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乘翠凤之輦而来……共玉帐高会。” 唐 张说 《虚室赋》:“玉帐琼宫,图奢务丰;朱门金穴,恃满矜隆。”

(2).主帅所居的帐幕,取如玉之坚的意思。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守金城之汤池,转絳宫之玉帐。”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玉帐》:“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於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如玉帐然。其法,出于《黄帝遁甲》,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正月建寅,则巳为玉帐。” 清 查慎行 《拟玉泉山大阅》诗:“野旷金鉦转,沙平玉帐铺。”

(3).借指主将。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堂中坐玉帐,堂下森蛇矛。”

(4).教席前的帷帐。借指师长。 清 刘献廷 《贺吴玉枢长公素臣入太学》诗:“异闻趋玉帐,奇字发金庭。”

官佐

(1).官长及其副职。《管子·度地》:“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

(2).指军官。 张难先 《群治学社之始末》:“本社同志介绍新同志入社时,不得介绍官佐,以防不虞。” *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民众的一切慰劳品,主要的应尽量分给下级官佐与士兵。”

龙符

(1).即龙节。借指地方长官。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身随玉帐心应愜,官佐龙符势又全。”参见“ 龙节 ”。

(2).指道教符箓。 清 张鉴 《冬青馆古宫词》之一八四:“记得禁中施妙术,龙符一道裂袈裟。”

久客

(1).久居于外。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2).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3).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汶阳田

(1). 春秋 时期 鲁国 属地。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带。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齐国 ,数为 齐 所侵夺,是 齐 鲁 两诸侯国多次发生纠纷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 卫侯 速 卒,取 汶阳 田。” 杜预 注:“ 晋 使 齐 还 鲁 。”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驱车入 鲁 弔遗黎,宗国相传事可悲……唯有 汶阳 田下水,至今流恨遶 鳬 龟 。”

(2).《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后以“汶阳田”为归隐的典故。 汶 阳, 汶 上。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 汶阳 田。”参见“ 汶上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