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赠邹孝忠

作者:敖陶孙 朝代:宋代

醉歌赠邹孝忠原文

老邹草檄如吹律,能令阴谷回阳春。
手提赤心献天了,布衫麻鞋惊市人。
戈船上嘘五里雾,诏发内府捐金银。
进贤冠者不好武,归来结屋看涛云。
却回孤愤与江浪,气压千人万人将。
或时饮就夷门屠,亦有挝掺渔阳唱。
埋名袖手君得辞,行宫今在江这湄。
高帝游魂正思沛,太王有道聊居岐。
一杯属君当起无,能令公喜令公怒。
捽摩青山斩两虎,搜搅中流鹅鹳语。
平生未受哙等伍,图中襃鄂尔如许。
六十小劫胡运去,老上单于公手取。

诗词问答

问:醉歌赠邹孝忠的作者是谁?答:敖陶孙
问:醉歌赠邹孝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醉歌赠邹孝忠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敖陶孙的名句有哪些?答:敖陶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草檄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陈书·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 景歷 援笔立成。” 唐 戴叔伦 《送崔融》诗:“ 陈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长平 。” 清 周亮工 《解严后病卧敢园》诗:“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吹律

(1).吹奏律管。律为阳声,故传说可以使地暖。《艺文类聚》卷九引 汉 刘向 《别录》:“ 邹衍 在 燕 ,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穀生,今名 黍谷 。” 唐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 唐 刘禹锡 《与刑部韩侍郎书》:“春雷一振,必歆然翘首与生为徒,况有吹律者召东风以薰之,其化也益速。”

(2).指吹奏管乐。 明 杨慎 《凤赋》:“遂乃命 伶伦 断 嶰谷 之竹,吹律写凤之音; * 调三舌之簧,炙笙象凤之翼。”

阴谷

山北之谷。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唐 李颀 《晚归东园》诗:“回云覆阴谷,返景照霜梨。”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阮邻师》:“阴谷双轮雷入地,頽崖一线井窥天。”

回阳

中医学名词。使衰微的阳气复苏。《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伤损出血》:“或元气内脱不能摄血,用独参汤加炮姜以回阳,如不应,急加附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你这喇生生回阳附子较争些。”

赤心

(1) 赤诚的心;丹心

一片赤心

(2) 指物品、植物、果实内部为红色

布衫

布制的单衣。 唐 白居易 《王夫子》诗:“紫綬朱紱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布衫》:“布衫:三皇及 周 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秦始皇 以布开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 宋 杨万里 《侧溪解缆》诗:“ 蓬莱 云气君休望,且向 严滩 濯布衫。”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也记得布衫留在 赵 家,但倘若去取,又深怕秀才的竹杠。”

麻鞋

麻编的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餘财宝,不可胜言。” 唐 杜甫 《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 仇兆鳌 注:“至 周 以麻为之,谓之麻鞋,贵贱通著。”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五:“麻鞋习奔走,沦落成愚贱。”

市人

(1).指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夫人 姜氏 归於 齐 ,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 仲 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后汉书·王霸传》:“ 光武 令 霸 至市中募人,将以击郎。市人皆大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谑对》:“﹝ 姜 吏部 如须 ﹞与 徐孝廉 昭法 友善,一日同行 閶门 市……相与抵掌大噱,市人皆惊。”

(2).市民;城市平民。《吕氏春秋·简选》:“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宋史·食货志上》:“ 庆历 三年,詔民犯法可矜者别为赎令,乡民以穀麦,市人以钱帛。”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 明 沉国元 《再生纪异录》:“邑前居民神堂火起, 严大尹 拜灭之;戒市人勿张灯。”

(3).指市井流俗之人。《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军皆市人,嚣而狂,未阵即奔,相蹈藉死者四万。” 宋 沉遘 《淮阴侯庙》诗:“ 淮阴 本自市人子,始定三 齐 便请王。”

(4).市肆中人,商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宪宗 召市人估其价值,或云:‘至宝无价。’” 宋 苏轼 《与陈传道书》之三:“某方病市人逐利,好刊某拙文,欲毁其板,矧欲更令人刊邪?”

(5).泛指为生活名利而奔走之人。 明 高启 《晓凉》诗:“却喜閒身无事役,不须早逐市人行。”

戈船

古代战船的一种。《汉书·武帝纪》:“遣伏波将军 路博德 出 桂阳 ,下 湟水 ;楼船将军 杨僕 出 豫章 ,下 湞水 ; 归义越侯 严 为戈船将军,出 零陵 ,下 离水 。”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也。”《西京杂记》卷六:“ 昆明池 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楼櫓,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盖,照灼涯涘,余少时犹忆见之。” 唐 李百药 《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年深平馆宇,道泰偃戈船。”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海上戈船连 沪瀆 , 石头 烽火照 秦淮 。”

五里雾

《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字 公超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借以形容迷离恍惚的境界。 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解释》:“现在许多人讲民生主义,都是离题太远,堕入五里雾中,这也是国人不求甚解的过错。” 邹韬奋 《抗战以来》六:“究竟怎样,实使人如陷入五里雾中,无数青年及热心国事的人们便在这五里雾中遭到源源而来的无妄之灾。”

内府

皇宫的仓库

捐金

(1).弃金。 汉 班固 《东都赋》:“贱奇丽而弗珍,捐金於山,沉珠於渊。”《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乃捐金於野,而远寻师学。” 唐 崔湜 《至桃林塞作》诗:“怀璧常貽训,捐金詎得邻?”

(2).捐助钱财。《儒林外史》第九回回目:“ 娄公子 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 冒姓打船家。”

进贤冠

古时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原为儒者所戴, 唐 时百官皆戴用。《后汉书·舆服志下》:“进贤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新唐书·车服志》:“进贤冠者,文官朝参、三老五更之服也。” 清 方文 《送谢孺玉计偕》诗:“自古 长沙 有芳躅,莫教虚负进贤冠。”

不好

(1).不美;不善。《楚辞·离骚》:“吾令鴆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嫗为入报 河伯 ,得更求好友,后日送之。” 毛 * 《 * 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就思想状况来说……少数人是不好的,是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2).不舒服,指生病。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净云:‘你那病人不好几日了。’”《 * 词话》第四六回:“ 郁大姐 道:‘自从与 五娘 做了生日,家去就不好起来。’”《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咱昨日在围场上,你一跳八丈的,如何就这们不好的快?”

(3).不便。《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中多委曲,小弟不好説得,非 子中 不能详言。”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况且,有好些事不好告诉你,姐姐,你是个姑娘。” 艾芜 《百炼成钢》第一章:“这不好违反他的习惯。”

(4).不能。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我们不好不买外国货么?”

不喜欢。《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素不好 鼂错 , 鼂错 所居坐, 盎 去, 盎 坐, 错 亦去。”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 墨翟 不好伎,何为过 朝歌 而迴车乎?”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结屋

构筑屋舍。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师乃与弟子数十人南适 荆州 ,居 上明寺 ,念旧与同门 慧永 约,结屋於 罗浮 。” 宋 王安石 《结屋山涧曲》诗:“结屋山涧曲,挂瓢秋树颠。”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诗:“读书 金华郡 ,结屋 齐山村 。”

却回

亦作“却回”。回转。 唐 杜甫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一:“西忆 岐阳 信,无人遂却回。”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復命,请先定一走马,兼具寒暄书,其他即俟某却回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至榻前,以袖拂僮面者三,却回曰:‘无妨矣。’”

孤愤

韩非 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 司马贞 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於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於时,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愤,无以寄怀。”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孤愤心犹烈,穷愁气未申。” 鲁迅 《准风月谈·“吃白相饭”》:“第一段是欺骗。见贪人就用利诱,见孤愤的就装同情。”

气压

即“大气压力”,在任何表面上,完全由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

或时

有时。《史记·汲郑列传》:“丞相 弘 燕见,上或时不冠。”《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阬岸。”《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或时看到闹处,不觉心痒,口里漏出着把来指手画脚教人,定是寻常想不到的妙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那帘内或时巧囀鶯喉,唱一两句词儿。”

夷门

战囯时魏囯都城大梁的东门

夷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夷门侯生。

行过夷门。

夷门抱关者。

渔阳

(1).地名。 战国 燕 置 渔阳郡 , 秦 汉 治所在 渔阳 (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九百人屯 大泽乡 。”

(2).地名。 唐玄宗 天宝 元年改 蓟州 为 渔阳郡 ,治所在 渔阳 (今 天津市 蓟县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唐明皇 欢好霓裳讌, 杨贵妃 魂断 渔阳 变。”

(3).即《渔阳参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参见“ 渔阳参挝 ”。

(4).复姓。 汉 有少府 渔阳鸿 。见《通志·氏族三》。

埋名

隐瞒自己的真实名字

隐姓埋名

袖手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游魂

(1) 游散的精气(迷信)

(2) 比喻旧势力苟延残喘

正思

谓合乎正道的思想、意念。 唐 孟郊 《答友人》诗:“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五代 齐己 《言诗》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达人皆一贯,迷者自多歧。”

太王

周 文王 之祖 古公亶父 的尊号。 周 人本居 豳 ,自 古公 始迁居 岐山 之下,定国号曰 周 ,自此兴盛,故 武王 克 殷 ,追尊为 太王 。《逸周书·世俘》:“王烈祖自 太王 、 太伯 、 王季 、 虞公 、 文王 、 邑考 ,以列升,维告 殷 罪。”《孟子·梁惠王下》:“昔者 太王 好色,爱厥妃。”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宣景 遭多难之时,务伐英雄,诛庶桀以便事,不及修 公刘 太王 之仁也。”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令公

对中书令的尊称。中 唐 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魏书·高允传》:“於是拜 允 中书令,著作如故…… 高宗 重 允 ,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一:“礼缘人情,令公(指 郭子仪 )勋德不同常人,且又为国姻戚,自令公始,亦谓得宜。”《杨家府演义·太宗招降令公》:“ 太宗 见令公表表威仪,昂昂意气,恰似猛虎形状,乃大喜曰:‘朕得 太原 ,何如得令公也!’遂赐姓 杨 。” 清 恽敬 《吴城令公庙壁记》:“称令公者,自 唐 之中叶,节度使累加中书、尚书令,其下皆以令公称之,如 六代 之称令君,后遂为节度使之称也。”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两虎

比喻两雄,两个强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鬭,其势不俱生。”《后汉书·寇恂传》:“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鬭?今日朕分之。’”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三:“ 赵 倚两虎鬭, 晋 为六卿分。”《宋史·张俊传》:“臣尝语 世忠 俊 ,陛下倚此二大将,譬如两虎,固当各守藩篱,使寇不敢进。”

搜搅

扰乱;搅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宋 方岳 《赵龙学寄阳羡茶》诗:“相思几梦山阴雪,搜搅平生书五车。”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鹅鹳

亦作“鵞鸛”。1.《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 华氏 战於 赭丘 。 郑翩 愿为鸛,其御愿为鹅。” 杜预 注:“鸛、鹅皆陈名。”后即以“鹅鸛”并举指军阵。《文选·张衡<东京赋>》:“火列具举,武士星敷,鹅鸛鱼丽,箕张翼舒。” 薛综 注:“鹅鸛鱼丽,并阵名也。谓武士发於此而列行,如箕之张,如翼之舒也。” 唐 权德舆 《明经策问》之一:“阵为鵞鸛,战岂捷於鱼丽;诅以犬鸡,信寧优於牛耳。” 明 徐渭 《李伯子画册序》:“然鱼鸟鹅鸛具载阵法中。” 陈去病 《自厦门泛海登鼓浪屿有感》诗:“番舶正连鹅鸛阵,怒涛如振鼓鼙声。”

(2).水鸟天鹅与鹳鸟。 宋 孔武仲 《汴河》诗:“共夫鹅观行天上,遥与谷中相应答。” 明 徐渭 《长干行》:“月落沙昏寻不见,满江鹅鸛弔雄雌。”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哙等

谓 樊哙 之流。喻平庸之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七:“今新列词垣者,几视部郎为 噲 等。盖由事例既开,六部司员皆可入貲行走,而柏臺、芸馆必由科目进身,部郎黯然,职是之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如或遇非其偶,援 噲 等以伍 淮阴 ,玉树蒹葭,争光殊耻。”参见“ 噲伍 ”。

襃鄂

亦作“褒鄂”。 唐 褒国公 、 鄂国公 的并称。 唐 初功臣 段志玄 封号 褒国公 , 尉迟恭 封号 鄂国公 。 元 蒲道源 《赠传神李肖岩》诗:“遂为当代 顾 陆 手,足配向来 褒 鄂 雄。” 清 顾炎武 《金山》诗:“故侯 襃 鄂 姿,手运丈八矛。” 清 陈维崧 《沁园春·桐川杨竹如刺史招饮即席有作》词:“叹家世膺滂,破巢剩垒,丹青 褒 鄂 ,硬箭强弓。”

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小劫

(1).佛教语。释氏以“劫”(劫波)为假设的记时之号。谓人的寿命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还至十岁,经二十返为一小劫。具体说法尚有不同,合成大劫为时则一。《法华经·化城喻品》:“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隋书·经籍志四》:“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復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纯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唐 李白 《游昌禅师山池》诗之一:“一度坐小劫,观空天地间。” 清 曹寅 《题姚后陶比丘小像》诗:“猛风不动袈裟角,弹指阎浮小劫移。”参阅《法苑珠林·大三灾·时节》。

(2).道教语。道教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小劫。《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自从混沌初分以来,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世上混一,圣贤皆尽。”

(3).灾祸、魔难。佛典、道藏皆谓小劫之中历经各种灾难,俗因以喻天灾人祸之较轻者。 宋 苏轼 《别子由》诗之一:“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清 查慎行 《六月廿三日夜大雨》诗:“二更小劫须臾过,不碍先生高枕卧。” 吴梅 《翠楼吟·秦淮遇京华故人》词:“湖山沦小劫,正风鹤长 淮 兵气。”

(4).犹小寇。对敌之蔑称。《宋书·郑鲜之传》:“ 佛佛 虏陷 关中 , 高祖 復欲北讨,行意甚盛。 鲜之 上表諫曰……愚谓不烦殿下亲征小劫。”

(5).围棋术语。劫争中与全局关系较小者。 清 金农 《与谢山人池上奕》诗之一:“方罫楸枰布势迟,钩连小劫动偏师。”

胡运

泛指非汉族人的气数、国运。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百年胡运,尚宽膏斧之诛;一统皇舆,忽覩献琛之会。” 明 皇甫汸 《广寒宫登眺》诗:“地随胡运改,栋与美人摧。” 柳亚子 《珍妃悼词》诗:“一代名花忍摧折,百年胡运早否倾。”

老上

本为 汉 初 匈奴 单于名号。后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死,子 稽粥 立,号曰‘老上单于’。”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躡 冒顿 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铭》:“焚老上之庭,横行域外。”

单于

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