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四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原文

浩浩穹壤内,一气常感通。

山河献灵秀,生有百代雄。

龙蟠抱三辰,虎踞经八戎。

风云随指顾,日月回掌中。

手提属镂剑,目送塞上鸿。

岂无声色资,惭愧海宇空。

男儿不命世,何用悬朱弓。

诗词问答

问:《咏怀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沈鍊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东韵 出处:青霞集卷五

2. 存二十八首

参考注释

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穹壤

指天地。《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思所以克播遗尘,敝之穹壤。” 张铣 注:“言使遗尘之声,与天地同敝。”《周书·晋荡公护传论》:“若斯人者,固以功与山岳争其高,名与穹壤齐其久矣。” 宋 陆游 《北望》诗:“岂无豪杰士,愤气塞穹壤。” 元 萨都剌 《为姑苏陈子平题黄公望<山居图>》诗:“人生穹壤贵自攄,布韦轩冕奚錙銖。”

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感通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 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河献

指 汉 河间献王 刘德 。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寻 武陵 才非 河献 ,识异 淮南 ,而輒以彼藩翰,董斯邦籍,求诸称职,无闻焉尔。”

灵秀

清秀美好

聪慧灵秀

百代

指很长的岁月。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恢国》之篇,极论 汉 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晋书·阮种传》:“德逮羣生,泽被区宇,声施无穷,而典垂百代。” 唐 韩愈 《禘祫议》:“其毁庙之主,皆藏於祧庙,虽百代不毁。”《儒林外史》第一回:“百代兴亡朝復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龙蟠

龙蟠里,在现在南京市清凉山下

三辰

指日、月、星。《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瀆之纪于地。”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虎踞

(1).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 商容 与 殷 民观 周 师之入……见 太公 ,曰:‘吾新君也。’ 容 曰:‘非也。其人虎踞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

(2).喻指地形的雄壮险要。《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观 秣陵 山阜,乃嘆曰:‘ 钟山 龙蟠, 石头 虎踞,帝王之宅也。’”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 巉巖如虎踞,凌波欲过沧 江 去。”

(3).形容怪石雄伟之状。 唐 王绩 《游北山赋》:“石当阶而虎踞,泉度牖而龙吟。”

八戎

八方之戎。《史记·商君列传》:“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文选·张协<七命>》:“横制八戎。” 李周翰 注:“制御八方之戎。”

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指顾

(1).手指目视;指点顾盼。《汉书·律历志上》:“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稟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先躋峯攀磴里许,而至絶顶,则南瞰 西华 ,东瞰夹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顾。” 清 陈维崧 《喜迁莺·排闷》词:“凭高指顾,叹野水增波,故陵无树。”

(2).一指一瞥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迅速。 汉 班固 《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边臣贾勇,争欲立功,以为 河 南之地,指顾可得。” 明 陆粲 《庚巳编·神丹》:“女每有所须,虽远方非时之物,一指顾间可致。” * 《攻克石门》诗:“ 石门 封锁 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3).犹指挥。《新唐书·赵犫传》:“自号令指顾,羣儿无敢乱。”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望贤士运神机,施妙策,指顾三军,保乾坤奠安。”参见“ 指挥 ”。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掌中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宋 陆游 《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2).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餘粮栖亩,人无匱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大地山河今领取,菴摩罗果掌中论。”

属镂

亦称“ 属卢 ”。亦称“ 属娄 ”。剑名。《左传·哀公十一年》:“王闻之,使赐之属鏤以死。” 杜预 注:“属鏤,剑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遂赐 文种 属卢之剑。”《古文苑·扬雄<太玄赋>》:“ 孤竹 二子饿 首山 兮,断跡属娄何足称兮。” 章樵 注:“ 伍子胥 忠谋, 吴王 赐之属鏤之剑,自剄而死。娄,《史记》作‘鏤’。”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 华岳 ﹞集中有《献韩》诗:‘君家勋业在盘盂,莫把头颅问属鏤。’”

目送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塞上

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 长城 内外。《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 胡 。” 唐 杜甫 《秋兴八首》诗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宋 曾巩 《西湖》诗之一:“塞上马归终反覆, 泰山 鴟饱正飞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自甲寅至今六十年,更无人谈及,并不晓塞上有此渠可漕矣。”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霣少微星。”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陕西 民歌《塞上要唱江南乐》:“随着歌声过 黄河 ,塞上要唱江南乐。”

声色

(1)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海宇

(1).犹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梁书·武帝纪上》:“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宋 苏辙 《皇弟偲加恩制》:“罄海宇之人孰非付託之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丈夫与叔叔文空海宇,洪然高掇,不必过忧。”《说唐》第三回:“举鼎千斤,名振海宇。”

(2).近海之地。 南朝 宋 颜延之 《家传铭》:“旷彼 琅邪 ,实唯海宇。”

男儿

(1) 男子汉

男儿有泪不轻弹

(2) 指丈夫

命世

著名于当世。多用以称誉有治国之才者。《汉书·楚元王传赞》:“圣人不出,其间必有命世者焉。”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信知命世奇,适会非常功。” 宋 王安石 《答子固南丰道中所寄》诗:“吾子命世豪,术学穷无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盖真儒志业,命世经纶,薪尽火传,渊源有自云。”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 皓东 沉勇, 坚如 果毅,皆命世之英才,惜皆以事败而牺牲。”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