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作者:仇远 朝代:宋代

菩萨蛮原文

翠鸾不隔巫山路。
无人肯指行云处。
徙倚最高楼。
秋波春望愁。
先来愁似雾。
更下丝丝雨。
芳径溅香泥。
苔花滑马蹄。

诗词问答

问:菩萨蛮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问:菩萨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菩萨蛮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仇远的名句有哪些?答:仇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路

山中小路

山路弯弯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行云

流动的云;亦用以比喻女子头发

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秋波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温庭筠 《苏武庙》诗:“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春望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写于作者被安禄山叛军扣留在长安期间。诗中描写了国都沦陷后的残破景象,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凝练,感情沉挚。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来被人传诵。

先来

本来;原来。《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道是 洛京 人氏,先来曾 蒲州 居止。” 元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先来是奴心儿里闷,驀撞见伊。”

丝丝

(1).形容纤细之物。犹言一丝一丝。 唐 司空图 《灯花》诗之一:“ 蜀 柳丝丝羃画楼,窗尘满镜不梳头。”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三:“鬱鬱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蕚是乡人。” 明 文徵明 《素发》诗:“素髮丝丝不满梳,衰容览镜已非吾。”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像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

(2).形容细微的感觉。犹一些、一点。 宋 苏轼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刘半农 《静》诗:“他俩已经麻木,不再觉得两边肋胁下一丝丝的噏着痛了。”

(3).象声词。 茅盾 《子夜》七:“车子已经开进他家的大门,车轮在柏油路上丝丝地撒娇。” 管桦 《二十八宿》:“油灯丝丝地烧着,灯光里飘动着抽烟的烟雾。”

芳径

花径。 宋 范成大 《岩桂》诗之二:“ 越城 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白雪遗音·马头调·听琴》:“步苍苔来穿芳径,猛听的那音韵之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 法国 式的芳径,树木夹路,秋末残叶满地,踏步行来,胜于毡茵。”

香泥

芳香的泥土。 隋 江总 《 * 严寺碑铭》:“木密联绵,香泥繚绕。” 唐 胡宿 《城南》诗:“昨夜轻阴结夕霏,城南十里有香泥。”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写笺》:“飞飞燕子,双尾贴妆鈿,啣去多情一片笺,香泥零落向谁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郑德基 《马嵬》﹞云:‘知是 太真 身死处,马蹄何忍踏香泥?’”

马蹄

马的蹄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