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护国寺

作者:李洪 朝代:宋代

夜宿护国寺原文

积雨长涂淖,禅房卧枕书。
松风醒耳目,梅雨上衣裾。
误着谢公屐,宁宜仲举舆。
前出聊细数,何事拥犀渠。

诗词问答

问:夜宿护国寺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问:夜宿护国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洪名句大全

李洪夜宿护国寺书法欣赏

李洪夜宿护国寺书法作品欣赏
夜宿护国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积雨

长久下雨

积雨成灾

长涂

犹长途。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长涂升降,轩槛曼延。” 晋 左思 《魏都赋》:“长涂牟首,豪徼互经。”参见“ 长途 ”。

房卧

(1).卧房。《后汉书·宦者传序》“出入卧内,受宣詔命” 李贤 注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宦竖傅近房卧之内,交错妇人之閒。”《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变文》:“每相(想)夫人辝家出,夜夜寻看房卧路。”

(2).泛称铺盖衣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良久,降指挥:自某人以下三十人,尽放出宫,房卧所有,各随身不得隐落。”《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万员外 底女儿 万秀娘 死了夫壻,带着一箇房卧,也有数万贯钱物,到晚归来。”

(3).引申为嫁妆。《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那廝姓 王 名 兴 ,浑名唤做 王酒酒 ,又喫酒,又要赌。 迎儿 嫁将去,那得三箇月,把房卧都费尽了。”

枕书

枕着书。谓与书为伴,勤奋好学。 宋 苏轼 《孔毅甫以诗戒饮酒问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耳目

(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梅雨

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正值梅子黄熟,故称

上衣

用于穿在上身的服装

谢公屐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

细数

仔细计数。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三:“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金 元好问 《赠莺》诗:“恨不掌上看,毛羽得细数。”

详细数目。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其各区原额,见在逃亡老弱花名细数,容臣等造册奏缴。”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犀渠

(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 釐山 ﹞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袁珂 校注引 郝懿行 曰:“犀渠,盖犀牛之属也。”

(2).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韦昭 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 注:“犀渠,楯也。”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 云臺 之仗。”

(3).犀甲。《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三》:“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 唐 皎然 《相和歌辞·从军行》:“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4).借指战士或戎事。 宋 杨万里 《晚立普明寺门时已过立春去除夕三日尔将归有叹》诗:“边头犀渠未晏眠,天不雨粟地流钱。” 明 皇甫汸 《从军行寄赠杨用修》:“被命事犀渠,差胜下蚕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