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龙图赴成都

作者:强至 朝代:宋代

送赵龙图赴成都原文

禁中延阁龙图贵,天下名藩益部雄。
紫诏一开双渥泽,锦城重入五春风。
吏民望拜行尘外,父老喧迎喜气中。
犹指绣衣前蜀使,宛然绿发少文翁。
独当明主新才选,应记先朝旧谏工。
苏息两川遗惠在,抚柔千里宿心同。
旌旗每顺游人出,樽俎宁容座客空。
却恐江花寻未遍,已除刺史作三公。

诗词问答

问:送赵龙图赴成都的作者是谁?答:强至
问:送赵龙图赴成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强至的名句有哪些?答:强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禁中

(1).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墨子·号令》:“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

(2).指帝王所居宫内。《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 二世 常居禁中,与 高 决诸事。”《汉书·孔光传》:“上於是召丞相 翟方进 、御史大夫 光 ……皆引入禁中,议 中山 、 定陶王 谁宜为嗣者。” 汉 蔡邕 《独断》卷上:“ 汉 天子正号曰皇帝……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新唐书·柳芳传》:“ 芳 始謫时, 高力士 亦贬 巫州 ,因从 力士 质 开元 、 天寳 及禁中事,具识本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大内太监多 河间 诸县人,有 刘金 、 刘得才 等,其家即素习 * 者,选入禁中,遂与茶房太监 杨进忠 等传教。”

延阁

(1).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刘歆 《七略》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 延阁 、 广内 、 秘室 之府。’”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等表》:“请备之延阁,藏诸广内,永彰茂实,式表洪微。”

(2).绵延的阁道。《文选·左思<魏都赋>》:“驰道周屈於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 张载 注:“三臺与法殿,皆阁道相通,直行为经,周行为营。”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因其旷,虽增以崇臺延阁,廻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

(3).延搁。拖延耽搁。《西游补》第十回:“ 行者 周围一看,又不知打从那一面镜中跳出,恐怕延阁工夫,误了师父。”

龙图

(1).即河图。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四渎》:“ 河 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卦起龙图,文因鸟迹。”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氏 以兴,龙图龟书,二王是膺。”

(2).借指神授的君权。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表》:“故 丹陵 之君,款金泥而谢贤; 嬀墟 之后,眷龙图而惭德。” 唐 张说 《大和舞》诗:“龙图友及,骏命恭膺。”参见“ 河图 ”。

(3).天子的雄图。 唐 薛克构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

(4).指皇帝的玺印。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龙图,金绳披凤篆。”

(5).借指君权。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皇帝御极,十有七载,凝龙图於黼座,握凤管於璇宫。”参阅《旧唐书·礼仪志三》。

(6).画的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怎奈 叶公 有龙图之好,涓人无骏骨之求。”

(7). 宋 代 龙图阁 学士的省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吕 出殿门,深疑之,整巾拂面,索镜自照,问 周 曰:‘足下果见 溱 如何?’ 周 曰:‘ 龙图 无自疑,容彩安静。’”

(8).特指 宋 包拯 。因曾为 龙图阁 直学士,故名。 清 袁枚 《新齐谐·冤鬼戏台告状》:“ 乾隆 年间, 广东 三水县 前,搭臺演戱。一日,演 包孝肃 断乌盆,浄方扮 孝肃 上臺坐,见有披髮带伤人跪臺间作申寃状……浄云:‘我係伪作 龙图 ,不若我带汝赴县堂求官申寃。’”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名藩

指地方重镇。《晋书·王国宝传》:“时 王恭 与 殷仲堪 并以才器,各居名藩。”《旧唐书·李德裕传》:“受寄名藩,常忧旷职,孜孜夙夜,上报国恩。”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词》之一:“旧族声华远,名藩治行存。” 清 李渔 《与丁太岩方伯书》:“老先生荣蒞名藩,身膺重寄,非惟保障 江 南,亦且屏翰四国。”

紫诏

见“ 紫泥詔 ”。

渥泽

指恩惠。《后汉书·邓骘传》:“託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并统列位,光昭当世。”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云滂洋,雨汪濊,澡渥泽,除瑕纇。”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一:“仰渥泽之再叨,詔糈逾格;顾微长之莫效,食粟多慙。”

锦城

见“ 锦官城 ”。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吏民

官吏与庶民。《墨子·号令》:“敌人卒而至,严令吏民,无敢讙嚣。”《汉书·武帝纪》:“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絶国者。” 清 汪懋麟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

望拜

(1).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 宋 苏轼 《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2).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

尘外

犹言世外。 汉 张衡 《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 孟浩然 《武陵泛舟》诗:“坐听閒猿啸,弥清尘外心。” 清 曹寅 《花笑轩步月留别蒲庵》诗:“鐘声尘外梦,花笑静中情。”

父老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迎喜

见“ 迎喜神 ”。

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宛然

(1) 真像;非常像

(2) 真切,清楚

封识宛然。——《汉书·李广苏建传》

宛然旧日情景,又在眼前

文翁

汉 庐江 舒 人。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 。” 清 姜埰 《杂咏》:“思 吴 失 张翰 ,化 蜀 愧 文翁 。”

独当

(1).独自迎击;单独抵御。《北史·隋纪上·文帝》:“﹝皇考﹞尝从 周文 狩於 龙门 ,皇考独当一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 周文 壮之。” 明 唐顺之 《咨总督都御史胡》:“本司恐 青州 兵不成独当,贴以鸟銃手四十名。”

(2).单独承当;独任。《旧唐书·归登传》:“ 执易 草疏成,示 登 ; 登 愕然曰:‘愿寄一名。雷电之下,安忍足下独当?’自是同列切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十一·汤胤绩》:“﹝ 胤绩 ﹞每自言:士不脱颖而出,何见其才?使某独当边方一面,必有可观。”参见“ 独当一面 ”。

明主

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史记·刺客列传》:“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

应记

谓与所记的符合。《汉书·薛宣传》:“ 宣 察 湛 有改节敬 宣 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姦臧,封与 湛 …… 諶 自知罪臧皆应记,而 宣 辞语温润,无伤害意。” 颜师古 注:“与 宣 书记相当。”

先朝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传》:“ 武帝 詔曰:‘ 袁粲 、 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苏轼 《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谏工

谏官。《国语·郑语》:“择臣取諫工而讲以多物。” 韦昭 注:“工,官也。” 宋 王安石 《左司谏王陶皇子伴读制》:“今朕欲进诸子於学,求可与居者,而大臣以尔为言。尔久在諫工,有闻於世。”

苏息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 * 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两川

东川 和 西川 的合称。 唐肃宗 至德 二年, 剑南道 置 东川 、 西川 两节度使,因有 两川 之称。 唐 白居易 《同梦得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诗:“ 两川 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 宋 韩驹 《次韵参寥》:“君今振锡归千顷,我亦收身入 两川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至今 两川 风俗,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

遗惠

(1).留予后世之恩惠。《后汉书·灵帝纪》:“又故刺史,二千石清高有遗惠,为众所归者,皆诣公车。” 宋 梅尧臣 《送胡武平》诗:“人归多慕恋,遗惠在兹民。” 清 方文 《过彭泽有怀董澹园明府》诗:“遗惠在人口,娓娓谈不倦。”

(2).指留下恩惠。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之六:“遗惠鄙州,民物同哀。”

抚柔

安抚。《左传·隐公十一年》:“吾子其奉 许叔 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 获 也佐吾了。”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抚柔疆垂,戎狄率从。”《四游记·锺离不聿交兵》:“中国抚柔四夷,犹之赤子。”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宿心

本来的心意;向来的心愿。《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文选·嵇康<幽愤诗>》:“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吕向 注:“宿心,谓宿昔本心也。”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吾亦何人,躬接兹赏。实欲执青节,从白蜺,陪饮 崑崙 之庭,观化 玄元 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明 唐顺之 《祭弓矢文》:“有事则以战胜,无事用诸礼仪,匡四方之宿心,窃有冀乎斯技。”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顺游

指帝王车驾应时出廵。 唐 李华 《含元殿赋》:“校人掌马,天駟在闲。以备顺游,放牧其间。望我鑾和,陟彼高山。”参见“ 顺动 ”。

樽俎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 ,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座客

在座的客人。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嵩 ( 薛嵩 )以歌送 红綫 ,请座客 冷朝阳 为词曰:‘採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每一演其撰剧,座客笑駡百端。”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