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山引水二首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木山引水二首原文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
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

诗词问答

问:木山引水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木山引水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苏辙木山引水二首书法欣赏

苏辙木山引水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木山引水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枯槎

(1).老树的枝杈。《宣和画谱·山水三》:“﹝ 宋迪 ﹞又多喜画松,而枯槎老枿,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株万株,森森然殊可骇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 * 》:“ 南 ( 南宫认菴 )挺身……急向怒流踊身投,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

(2).亦作“ 枯查 ”。指竹木筏或木船。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 蜀江 久不见 沧浪 ,江上枯槎远可将。” 明 杨慎 《清源楼观涨》诗之二:“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落日穷簷沽薄酒,寒宵危埂繫枯查。”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幽泉

(1).幽深隐僻的泉水。 晋 左思 《魏都赋》:“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指阴间地府。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伤弱子之冥冥,独幽泉兮而永閟。”《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请重鞫 正义 死由,雪冤气於幽泉,诛姦臣於白日。”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当此际誓丧幽泉,岂料微躯还见。”

(3).借指死者。《陈书·世祖纪》:“朕所以兴言永日,思慰幽泉。”

细流

小溪,小水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 泰山 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明 唐顺之 《升通政司左通政谢表》:“并包 华 夷,如天地之能容庶类;旁招俊乂,如江海之不择细流。” 朱自清 《不足之感》:“他是海,浩浩荡荡的,我像他的细流。”

弥弥

(1).水满貌。《诗·邶风·新台》:“ 新臺 有泚, 河 水瀰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瀰瀰平湖,泓泓澄渊。”《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一派 西湖 景致奇,青山叠叠水瀰瀰。” 张素 《江干夜眺》诗:“横流水瀰瀰,鯁臆愁莽莽。”

(2).指云密布。 明 陈子龙 《上巳城南雨中》诗:“渫云行瀰瀰,平田纷漠漠。”

(3).盛多貌。 汉 焦赣 《易林·困之晋》:“魴鲤瀰瀰,利来无忧。”《宋史·乐志七》:“献兹重觴,降福瀰瀰。” 清 赵翼 《六哀诗·故相刘文正公》:“此情何能忘,回首泪瀰瀰。”

(1).犹稍稍;逐渐。《隶释·汉从事武梁碑》:“弥弥葢固,大位不济。”《后汉书·杨震传》:“臣伏念方今灾害发起,弥弥滋甚,百姓空虚,不能自赡。”《文选·韦孟<讽谏>诗》:“弥弥其逸,岌岌其国。”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弥弥,犹稍稍也。”

(2).连续。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其有犯者,便收朝廷。若私遗脱,弥弥不絶,主者髠截,嘆无反已。”

(3).满溢貌。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五:“罗网翳稻粱,江湖水弥弥。”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登高望河水,河水何弥弥!”

(4).有光泽貌。 唐 杨嗣复 《赠毛仙翁》诗:“童姿玉貌谁方比,玄髮緑髯光弥弥。”

海潮

海水有规律涨落的自然现象

中焦

(1).中医学名词。三焦之一。指腹腔的上部。《难经·荣卫三焦》:“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 虞庶 注:“中焦,乃脾胃也。”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摄生》:“以藏府而论,参惟至上焦、中焦,而下焦不至焉。” 鲁迅 《呐喊·明天》:“他中焦塞着。”参见“ 三焦 ”。

(2).中医学名词。温病辨证。指持续高热阶段,邪在胃肠或脾经。

寒溜

指寒冷的水流。 唐 权德舆 《与沉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於亮上人院会宿》诗之二:“巖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 宋 陆游 《自咏》:“夜踏乱云过略彴,晓分寒溜注军持。” 元 郝经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诗:“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璣圆。”

冬青

(1).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花小,白色,雌雄异株,核果椭圆形,红色。木材坚韧,种子和树皮可入药。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治蘠、薜荔、石菖蒲、冬青、木犀……不可胜纪。” 清 卓尔堪 《遗民诗序》:“或为 唐珏 谢翱 ,而夜哭西臺,涕洒冬青。”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过 佛山镇 ,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按,女贞、柞木等,俗亦称冬青。

(2).犹言冬日呈青绿色。《文选·张衡<东京赋>》:“ 永安 离宫,脩竹冬青。” 薛综 注:“冬青,谓不彫落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