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吒令

作者:郑廷玉 朝代:元代

那吒令原文

你偌来胖个肉身躯呵。

你怎喂的饱那饿鸟。

你偌来粗的腿脡呵。

你怎穿的过那芦草。

你偌来大个光脑呵。

你怎垒的住那雀巢。

布袋云:贫僧忧你这尘世的人。不听俺如来教。正末唱:你道为俺这尘世的人。

不听你这如来教。

都空吃饭不长脂臕。

诗词问答

问:那吒令的作者是谁?答:郑廷玉
问:那吒令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那吒令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郑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廷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忍字记 第一折

参考注释

身躯

(1) 身体

健壮的身躯

(2) 身材

身躯高大

腿脡

腿。脡,言其直而修长。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我将烟毡帽遮了眼睛,粗布帛缚了腿脡,着谁人识破我乔行逕?”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有一日掂折你腿脡,打碎你脑门。”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暗地里偷瞧,只见他早諕的腿脡儿摇。”

布袋

(1).布制的袋子。《隋书·食货志》:“有司尝进乾薑,以布袋贮之。”

(2).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世号赘壻为布袋,多不晓其义。如入布袋,气不得出。顷附舟入 浙 ,有一同舟者号 李布袋 。篙人问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谓之布袋?’众无语。忽一人曰:‘语讹也,谓之补代。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补其世代尔。’此言絶有理。”一说作“布代”。参见“ 布代 ”。

贫僧

僧人谦称自己

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西游记》

尘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不听

(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齐侯 不听左右, 魏主 不听誉者,而明察照羣臣。”《后汉书·伏湛传》:“ 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早劝他不听,此刻后悔了,却是迟了。”

(2).不允许。《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纪》:“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及见女,暴怒,杖逐而出,不听入门。”

(3).不定罪。《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 郑玄 注:“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 孔颖达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虽有旨意,无诚实之状,则不听之,不论以为罪也。”

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正末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来教

(1).来相教益。《诗·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2).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清 尹会一 《答王孟恭书》:“顷接来教,知力学不倦,可谓勤矣。”

吃饭

(1) 进食

我们今晚在哪儿吃饭

(2) 维持生活

靠打猎吃饭

脂臕

见“ 脂膘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