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东岭遂至泠然阁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降东岭遂至泠然阁原文

岩楼已据高,东岭高无几。

略陟遂成降,事半功倍矣。

松涛石海间,罗落穿其里。

积素霏林端,祗以天花拟。

数息肩舆人,亦造屋之戺。

下梯始知阁,因迥所为耳。

泠然响飒风,霁后应有此。

诗词问答

问:降东岭遂至泠然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降东岭遂至泠然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

参考注释

无几

(1) 很少,没有多少

所剩无几

(2) 没有多久;不久

无几死于任

遂成

养成;成就。《荀子·哀公》:“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秀士所以虽有贤材美质,然犹不得直道而行,遂成其志者也。”

事半功倍

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松涛

风吹松林,松枝互相碰击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

松涛阵阵

一阵凉爽的夜风吹过,群山上松涛光涌澎湃。——姚雪垠《李自成》

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和松涛。——《泰山极顶》

罗落

亦作“ 罗络 ”。1.截捕禽兽的用具。《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於泽矣。” 王先谦 集解引 郭嵩焘 曰:“削格、罗落皆所以遮要禽兽。”

(2).用网或绳捕捉。《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 晋 郭璞 注:“谓罗络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黄州野人》:“见为人而毛者,搏之则逝,追之不及,百计罗络,因结绳置壠间而获焉。”

(3).布列。《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 吕向 注:“罗落,布列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为 蓬莱 、 方丈 、 瀛洲 诸山,高出水百餘尺,臺观殿阁,罗络山上。”

(4).警戒联络。 北齐 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一朝指挥,倐忽千里,候骑罗络,聊逞前驱。”《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四年》:“今边壤之守,与贼相远,贼设罗落,又特重密,间谍不行,耳目无闻。” 胡三省 注:“罗,布也。落,与络同,联络也。”

(5).指担任警戒联络的士兵。 三国 蜀 诸葛亮 《兵要》:“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絶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

(6).连绵,绵延。《参同契》卷上:“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 唐 杜甫 《火》诗:“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宋 曾巩 《之南丰道上寄介甫》诗:“星斗弄光彩,罗络龟火斑。”

(7).犹罗致,包罗。 唐 柳宗元 《裴墐崇丰二陵集礼后序》:“苞并总统,千载之盈缩;罗络旁午,百氏之异同。” 唐 刘蜕 《上裴侍郎书》:“罗络旧简,附会时律。” 元 揭傒斯 《赵功可墓志铭》:“贯穿百经,罗络百家。” 清 毛岳生 《练白颖<后汉书公卿表>序》:“钩贯罗络,亦率有条理。”

积素

(1).积雪。《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李周翰 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文选·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吕向 注:“积素,谓雪也……积雪之色乱於原野。” 唐 王维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诗:“羣阴孤阳僨,积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赋》:“何小池之明洁,恍积素之琼田。” 清 查慎行 《雪后与声山紫沧同直畅春园》诗之一:“晨曦照积素,万木中含烟。”

(2).犹故旧。《文选·谢灵运<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张铣 注:“素,故……慙 高祖 积故之恩,不易志节。”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古之人以王公之势而下贫贱之士者,盖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穷达,毫髮之殊,然相弃者有之,则士之愚且贱,无积素心义,而为当世有大贤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礼。”参见“ 积素累旧 ”。

天花

(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及接连出现的各阶段皮疹,皮疹最后以脓泡、脱痂及瘢痕形成为特征

(2) 玉蜀黍的雄花,因为长在植株的顶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闻一多《雪》

数息

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聪明,歷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飱风服道,结跏数息。”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诗:“梵宇调心易,禪庭数息难。”

肩舆

代步工具,由人抬着走

导使睿乘肩舆,具威仪。——《资治通鉴》。胡注:“肩舆,平肩舆也,人以肩举之而行。

知阁

官名。“ 知閤门事 ”的省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閤职》:“閤门,在 和寧门 外,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等仪范。有知閤、簿书、宣赞,及閤门祗候、寄班等官。”

所为

所作,作为。《易·繫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 宋江 倈!这是甚所为!甚道理?” 叶圣陶 《穷愁》:“案上金钱,亦无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为。”

(1).所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公羊传·隐公三年》:“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二:“﹝所为﹞言‘所以’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 晋 陆机 《豪士赋》序:“且夫政由 宁氏 ,忠臣所为慷慨。”参见“ 所以 ”。

(2).所谓。为,通“ 谓 ”。《墨子·公输》:“ 荆 有 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 江 汉 之鱼鳖黿鼉,为天下富; 宋 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战国策·宋卫策》作“所谓”。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不谓数十年来,所为长板桥者,徒与荒野蔓草为邻而已。”参见“ 所谓 ”。

泠然

(1).轻妙貌。《庄子·逍遥游》:“夫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宋 陈师道 《和和叟第课还自都下》:“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 清 赵执信 《彭蠡湖》诗:“泠然乘风游,託身任毫毛。”

(2).寒凉貌;清凉貌。《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感怀》诗之二:“天风吹面泠然过,十万烟云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扬的声音。《晋书·裴楷传》:“ 绰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辞清畅,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古镜﹞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泠然时一鸣,故向人飞舞。”

应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渡 江 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