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原文

乡关不住。
谨依教语。
脱身要归去。
何思何虑。
略而分诉。
任他魔阻。
丹诚显露。
真心定处。
去朋霞友聚。
修行美事,在乎勤做。
九转大功数。
无中要取。
个中敷布。
得瞻眉宇。
可登云路。
性灵昭著。
神仙自是度。

诗词问答

问: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马钰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书法欣赏

马钰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书法作品欣赏
三光会合 继重阳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乡关

故乡

日暮乡关。——唐· 崔颢《黄鹤楼》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脱身

抽身摆脱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脱身独去。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要归

(1).要点所在;要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虽多虚辞滥説,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諫何异。”《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宋 张载 《正蒙·乾称下》:“彼语虽似是,观其发本要归,与吾儒二本殊归矣。”

(2).总归。 明 臧懋循 《<元曲选>序二》:“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採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此则情词稳称之难。”

分诉

(1).辩解。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三折:“人命事不比其餘,若是没清官,无良吏,教我对谁分诉。”《水浒传》第五二回:“ 柴进 见来捉人,便出来説道:‘我同你们府里分诉去。’” 许地山 《归途》:“他不容分诉,便把剃头匠带往西去。”

(2).诉说。 宋 晁补之 《惜奴娇》词:“渔火烟村,但触目伤离绪。此情向阿谁分诉?”《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多情因甚相辜负,有轻拆轻离,向谁分诉?”《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女子情知不尷尲,落在套中,无处分诉,自此改名 苏媛 ,做了娼妓了。”

丹诚

赤诚的心。《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 唐 元稹 《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 明 冯梦龙 《山歌·葵花》:“姐儿好像蜀葵能,胸中一片是丹诚。”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徐东海 乾学 ,为司寇时,人赠以联云:‘万方玉帛朝 东海 ,一点丹诚向北辰。’”

显露

明显表露

显露艺术才能

真心

(1) 不含欺诈或欺骗的

(2) 心意真实恳切

真心诚意地想娶她为妻

定处

固定的居处。《诗·大雅·桑柔》:“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史记·殷本纪》:“帝 盘庚 之时, 殷 已都 河 北, 盘庚 渡 河 南,復居 成汤 之故居,迺五迁,无定处。”《孔丛子·儒服》:“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宋 梅尧臣 《送苏子美》诗:“但欲寻名山,扁舟无定处。”

修行

(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美事

好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刘道真 尝为徒, 扶风 王骏 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隋书·儒林传·刘炫》:“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诵於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赴任是美事,但足下青年无偶,岂可独去?”

在乎

(1) 在于

进步完全在乎自己努力

(2) 放在心上;介意

对这一点,他倒不十分在乎

九转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大功

(1) 大功业,大功劳

(2) 奖励用语

记大功一次

中要

(1).犹中枢。《旧唐书·昭宗纪》:“自艰难播越,尝随侍左右,握兵中要,皆奇而爱之。”

(2).有权势的宦官。《北齐书·祖珽传》:“ 后主 亦令中要数人扶侍出入,著纱帽直至永巷。” 唐 元稹 《五弦弹》诗:“水精帘外教贵嬪,瑇瑁筵心伴中要。”《旧唐书·张镐传》:“ 张镐 性简澹,不事中要。”《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中要,谓中人居权要者,如 李辅国 之类。”

个中

此中;其中

个中消息

敷布

铺叙,铺陈。《释名·释典艺》:“诗,之也,志之所之也。兴物而作谓之兴,敷布其义谓之赋,事类相似谓之比。”

眉宇

两眉的上方

登云

谓升于云端。 汉 王充 《论衡·感虚》:“方今盛夏,雷雨时至,龙多登云。” 南朝 宋 颜延之 《归鸿》诗:“皦洁登云侣,连绵千里飞。”

性灵

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昭著

明显;显著

彰明昭著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