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诸公

作者:汪大猷 朝代:宋代

次韵奉答诸公原文

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
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
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
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

诗词问答

问:次韵奉答诸公的作者是谁?答:汪大猷
问:次韵奉答诸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汪大猷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大猷名句大全

汪大猷次韵奉答诸公书法欣赏

汪大猷次韵奉答诸公书法作品欣赏
次韵奉答诸公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衰年

衰老之年。 唐 杜甫 《泛舟送魏仓曹还京因寄岑参范季明》诗:“若逢 岑 与 范 ,为报各衰年。”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再和》之一:“衰年壮观空惊目,嶮韵清诗苦鬭新。”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论荒淫主上衰年,狐鼠辈窃弄权。”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刻诗经残本》:“予访求五十年,不得隻字,昨岁始见《左传》残本仅字,今復见此刻经注万有餘言,真衰年乐事也。”

过纵

笼络;献殷勤。《水浒传》第二四回:“但凡世上妇人,由你十八分精细,被人小意儿过纵,十个九个着了道儿。”

心期

(1).心中相许。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唐 王勃 《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於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於下走。”

(2).引申为相思。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心期昨夜寻思徧,犹负殷勤,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 明 陆采 《怀香记·赴约惊回》:“悲命,今宵良会未成,还要把心期再整。”

(3).深交。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诗:“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 士逊 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

(4).期望。《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明 唐寅 《题画》诗:“心期此日来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高旭 《癸丑元旦》诗:“新朝甲子旧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

(5).心愿,心意。 唐 罗隐 《谗言·越妇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宋 陆淞 《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 梁遇春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许多的志愿,无数的心期,全在这几年里销磨尽了。”

(6).胸怀。 唐 钱起 《送沉仲》诗:“心期邈霄汉,词律响琼琚。” 宋 文天祥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 宋 亦英 《沁园春·悼念 * 同志》词:“世颂殊勛,人夸大度,美德高风孰比拟?公永在,有照人肝胆,日月心期。”

(7).情绪,心境。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又不是困人天气,中酒心期,魆魆地常如醉。” 余疚侬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韵》:“身世最怜趋俗惯,心期最恨有家牵。”

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往时

过去的时候;往日

他还像往时一样健谈

晚节

(1) 晚年的节操

保持晚节

(2) 晚年

(3) 后期

矫饰

亦作“ 矫飭 ”。1.整饬;整改。《荀子·性恶》:“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新唐书·杨炎传》:“初, 炎 矫飭志节,颇得名。”

(2).造作夸饰,掩盖真相。《后汉书·章帝纪》:“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新唐书·朱朴传》:“与 朴 皆相者 孙偓 …… 偓 性通简,不矫饰。” 明 屠隆 《昙花记·遍游地狱》:“只因近日士大夫迷真逐假,矫饰欺人。” 马南邨 《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难道每个时代的本有的特质不是在儿童的天性中毫不矫饰地复活着吗?”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行藏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合宜

合适;适宜

雨后种树正合宜

他提任这个工作倒很合宜

诗僧

能作诗的僧人。 唐 皎然 《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 ,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瓌奇,自 齐 梁 已来诗僧未见其偶。”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贾似道 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 蜀 僧徘徊於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 苏曼殊 《有怀》诗之二:“多谢 刘三 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 齐己 和 贯休 齐名,是 五代 的两个大诗僧。”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踪迹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