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

作者:张公庠 朝代:宋代

宫词原文

朝退人归亚禁扃,金吾收仗暂纵横。
诸郎人省鸣驺闹,低帽扬鞭一字行。

诗词问答

问:宫词的作者是谁?答:张公庠
问:宫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公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公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退人

谓黜退人。《礼记·檀弓下》:“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第二表》:“伏望陛下存退人之大礼,割念旧之小慈,赐以安车,期於就木。”

禁扃

(1).宫廷门户。 唐 李白 《明堂赋》:“拥以禁扃,横以武库。” 王琦 注:“禁扃,禁门也。”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右掖连臺座,重门限禁扃。”

(2).指宫内。 唐 刘禹锡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北都留守将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

金吾

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 汉 有执金吾, 唐 宋 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晋 崔豹 《古今注》:“车辐棒也。 汉 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醉曾衝宰相,骄不揖金吾。”《辽史·仪卫志四》:“金吾、黄麾六军之仗, 辽 受之 晋 , 晋 受之 后唐 , 后唐 受之 梁唐 ,其来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沟桥樱桃》诗:“ 长安 侠少旧金吾,立马墙头自弹乌。”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诸郎

(1).指郎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 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 ,跪起如子姓。”按《汉书》作“诸曹郎”。

(2).年轻子弟。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 念奴 , 念奴 潜伴诸郎宿。”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词:“若教 王 谢 诸郎在,未抵 柴桑 陌上尘。”

鸣驺

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有时借指显贵。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及其鸣騶入谷,鹤书起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歌謡随举扇,旌旆逐鸣騶。” 清 曹寅 《雨中和渔村韵》:“不扫春厅雪,鸣騶罢往来。”

扬鞭

挥鞭。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 贺敬之 《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