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立春记苦雨无冰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人日立春记苦雨无冰原文

三十七日昼夜雨,中间一雪终无冰。
今日立春遇人日,问天肯晴天不应。
东南我记前庚子,徽城纸包馈杭米。
乞人抢夺人食人,旱极西湖乾见底。
今我七十四岁翁,苟全性命遨春风。
略雪不冰又庚子,幸而去年秋犹丰。
西湖莫作痴猫守,紫阳山下可归否。
天终不杀如心人,有钱买花仍买酒。

诗词问答

问:人日立春记苦雨无冰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人日立春记苦雨无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方回人日立春记苦雨无冰书法欣赏

方回人日立春记苦雨无冰书法作品欣赏
人日立春记苦雨无冰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日昼

白天。 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诗:“日昼风烟静,花明草树繁。”《何典》第六回:“到了次日上半日昼,还不见归,只得教 牵钻鬼 去寻。”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2月3、4或5日。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遇人

犹待人。《鹖冠子·道端》:“时君遇人有德,君子至门,不言而信,万民附亲。”《淮南子·人间训》:“以诈譌遇人,虽愈利,后无復。” 宋 曾巩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人,居家孝友,遇人和易质厚,不为聪明机巧以譁世动俗。”

问天

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 王逸 《<楚辞·天问>序》:“《天问》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一:“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晴天

天空中没有云或云很少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乞人

乞食的人

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夺人

(1).犹损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官性诡譎好名,专一暗地坑人夺人。”

(2).犹动人。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夺人的力量。”

食人

(1).侍候人。《庄子·应帝王》:“﹝ 列子 ﹞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 陆德明 释文:“食,音嗣。”

(2).供人食用。《荀子·富国》:“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餘,足以食人矣。”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见底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水炤景而见底,烟寻风而无极。” 唐 白居易 《题浔阳楼》诗:“大 江 寒见底, 匡山 青倚天。”

(2).比喻人胸无杂念。 唐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

(3).谓事情的结局。《宋书·始宋王休仁传》:“我去不知朝夕见底,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乱人耳。”

苟全性命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幸而

幸好、幸亏

幸而有他引路,我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幸而杀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汝幸偶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吾幸得汝。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阳山

(1).山名。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 阳山 ”。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 阴山 在 河 南, 阳山 在 河 北。”参见“ 阴山 ”。

(2).古县名。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 汉 置,属 桂阳郡 ,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 三国 吴 复置,历代因之。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旧注:“ 阳山 ,县名,属 连州 。”

不杀

(1).不断其命。《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 杨士勋 疏:“虽盟而不歃血谓之不杀。”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武,则雷厉风行。”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不杀穷人不富’,是他的主意,他的手沾满了佃户 劳金 的红血。”

(2).不尽。《醉醒石》第三回:“ 汤家 父母听得这话,喜欢不杀道:‘如此听凭 冯亲家 那边,择个日子便了。’”

不减;不衰。《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 何休 注:“杀,省也。”《文选·扬雄<长杨赋>》:“意者以为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 李善 注引 郑玄 《周礼》注:“杀,减也。” 晋 张华 《女史箴》:“法含弘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如心

如意;遂心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西游记》

有钱

拥有钱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