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作者:胡寅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原文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留千丈危石,高出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望身世,来插钓鱼竿。
肯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驱驰一世人物,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未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星斗,终古照林峦。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问: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胡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瀨 ,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危石

高大的岩石。《庄子·田子方》:“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雨復大至,乃据危石,倚穹崖而坐待之。” 郭沫若 《英雄树下花争放·厓门》诗:“古祠已毁倭夷火,危石犹存 宋 帝踪。”

云端

云上,云中

飞机从云端飞来

想象

见“ 想像 ”。

(1).缅怀;回忆。2.犹设想。

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两望

不倾向一方的观望态度。《魏书·源怀传》:“ 广陵 、 京口 各持兵而怀两望, 钟离 、 淮阴 并鼎峙而观得失。”

身世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你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钓鱼

用钓具捕鱼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功业

(1) 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 工作的成绩,成果

鬓毛

鬓角的头发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驱驰

(1) 策马快奔

军中不得驱驰

(2) 尽力奔走效劳

逐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驱使

驱驰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一世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济时

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狂奴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痴儿

(1).俗言庸夫俗子。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 东西倚晚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

(2).天真无知的人。多指少年男女。 唐 杜甫 《百忧集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宋 陆游 《对食》诗:“痴儿自堕闍黎计,欢喜闻鐘已过斋。”《红楼梦》第五回:“ 警幻 见 寳玉 甚无趣味,因嘆:‘痴儿竟尚未悟。’”

鼎足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放去

(1).抛弃,丢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庾子嵩 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自 秦 歷 汉 ,积弊相沿,权宜适时,放去古法。”

(2).释放使离开。《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正犹豫间, 张辽 纵马而至。 云长 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疏顽

亦作“疎顽”。1.懒散顽钝。《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恆恐 子穀 负辱清朝。” 唐 唐彦谦 《八月十六日夜月》诗:“赖将吟咏聊惆悵,早是疏顽耐别离。” 宋 曾巩 《西园席上》诗:“唯慙别乘疎顽甚,满足尘埃更有诗。”《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江 疏顽小吏,今日特来相投。” 清 陈确 《祭山阴先生文》:“生夙以疏顽,不省家计。”

(2).指强硬,固执。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我昔献赋来田间,骨节疏顽性孤鯁。”

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终古

(1).久远。《楚辞·离骚》:“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朱熹 集注:“终古者,古之所终,谓来日之无穷也。”《汉书·沟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贤令兮为 史公 ,决 漳水 兮灌 鄴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清 顾炎武 《精卫》诗:“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鲁迅 《集外集·<哀范君>诗之三》:“此别成终古,从兹絶绪言。”

(2).往昔,自古以来。《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终古虽远,旷焉如面。” 唐 李白 《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诗:“惟君固 房陵 ,诚节贯终古。”

(3).经常。《周礼·考工记·轮人》:“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 郑玄 注:“ 齐 人之言终古,犹言常也。”《庄子·大宗师》:“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

(4).复姓。相传为 夏桀 内史 终古 之后。见《通志·氏族四》。

林峦

(1).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唐 王昌龄 《山行入泾州》诗:“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宋 朱熹 《休庵》诗:“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絶。”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林峦忽不见,但闻山涧响。”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风景怜殊俗,林峦想故关。”

(2).指隐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赠参寥子》诗:“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