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鹥亭

作者:关景仁 朝代:宋代

凫鹥亭原文

古有凫鹥诗,喜物游太平。
今见凫鹥亭。
夜安洲渚棲,书无罗风惊。
群嬉固俦匹,适意相飞鸣。
春风藻荇稠,夜雨波澜清。
特以王泽深,遂此微物生。
飞甍枕榛台,缭绕寒芜城。
府目瞰清泚,日羡凫鹥情。
自惟县令暇,朝夕亲编氓。
土瘠民半馁,役频民少宁。
嗟尔多蹙迫,岂与凫鷖并。
我心徒尔嗟,奈何存典刑。
尔劳悯以恕,匀重移之轻。
庶几皆有乐,共戴君聪明。
民安令亦暇,临流解尘缨。
座岁可归去,白发南山耕。

诗词问答

问:凫鹥亭的作者是谁?答:关景仁
问:凫鹥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关景仁的名句有哪些?答:关景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凫鹥

凫和鸥。泛指水鸟。《诗·大雅·凫鹥》:“鳧鷖在 涇 ,公尸来燕来寧。” 毛 传:“鳧,水鸟也。鷖;鳧属。太平则万物众多。” 孔颖达 疏:“在 涇 得所也。鷖,鸥也。”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明庭集孔鸞,曷取於鳧鷖。” 明 高启 《孤雁》诗:“不共鳧鷖宿,兼葭夜夜寒。”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洲渚

水中小块陆地。 晋 左思 《吴都赋》:“岛屿緜邈,洲渚冯隆。” 唐 杜甫 《暮春》诗:“暮春鸳鷺立洲渚,挟子飜飞还一丛。” 阿英 《明朝的笑话》一:“如今那有闲洲渚,寄语沙鸥莫浪眠。”

俦匹

(1).同伴,伴侣。《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悲声命儔匹,哀鸣伤我肠。”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羈旅无儔匹,形影自相亲。” 清 姚鼐 《岳麓寺》诗:“殿角两鬣松,风雨失儔匹。”

(2).相比。 唐 李嘉祐 《送舍弟》诗:“老兄鄙思难儔匹,令弟清词堪比量。”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二十年来,流毒华夷,盖古今元恶巨奸罕与儔匹者也。”

(3).指可与相比者。 唐 裴鉶 《传奇·崔炜》:“ 田夫人 淑德美丽,世无儔匹。”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当代一人,顾无儔匹。”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若箇品格,遮莫 蕋珠宫 里亦殆无儔匹。”

意相

犹意想。《墨子·经说下》:“若易五之一,以楹之摶也,见之,其於意也不易,先智意相也,若楹轻於秋,其於意也洋然。” 于省吾 曰:“《墨子·经説下》‘意相也’,即意想也。”参阅《双剑誃诸子新证·吕氏春秋二》。

飞鸣

(1).边飞边鸣。 晋 潘岳 《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 宋 苏轼 《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 南海 ,无由助飞鸣。” 宋 曾巩 《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 东汉 士,飞鸣不当辰。”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澜清

清澄如水。《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王泽

君王的德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盟会要》:“赏善诛恶而王泽洽。” 唐 白居易 《得乙上封请永不用赦判》:“刑乃天威,赦惟王泽。” 宋 梅尧臣 《和王尚书花木瓜》:“復何备国风,庶亦见王泽。”

微物

(1).细小的东西;小的生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昔嘉量微物,盘盂小器,犹其昭德记功,载在铭典。” 明 韩洽 《雪下红》诗:“天道存微物,韶华惜岁阑。” 清 黄鷟来 《甲戌晤张蔚生喜而有赋》诗之二:“微物知报德,径寸传 隋 珠。”

(2).喻指卑下者。《南史·周朗传》:“ 朗 悖礼利口,宜合翦戮,微物不足乱典刑,特锁付边郡。”

(3).作自称之谦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仰閲丰施,降惟微物。” 李善 注:“微物,自谓也。”

(4).菲薄的礼物。用作谦词。 明 杨珽 《龙膏记·旤媒》:“这些微物,聊充涂中之费。” 鲁迅 《书信集·致宋琳》:“极欲略备微物,聊申祝意,而南北道远,邮寄不便。”

飞甍

(1).指飞檐。 唐 羊士谔 《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诗:“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市》:“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高耸着的飞甍跃瓴的城楼。”

(2).借指高楼。《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吕向 注:“飞甍舛互,言栋宇相交互也。” 明 夏完淳 《咏怀》:“飞甍十二衢,徘徊明月皎。”

缭绕

(1) 一圈圈向上飘起

炊烟缭绕

(2) 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

余音缭绕

寒芜

指寒秋的杂草。 唐 皇甫曾 《送郑秀才贡举》诗:“晚色寒芜远,秋声候雁多。” 宋 王安石 《宿雨》诗:“緑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沉胎簪诗》:“一椽遗宅殁寒芜,澜息波平井已枯。”

清泚

(1).清澈。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疎芜,寒流自清泚。” 唐 费冠卿 《枕流石》诗:“愿以清泚流,鉴此坚贞质。” 宋 欧阳修 《荷花赋》:“阴曲池之清泚,漾波纹之奫沦。”《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八日》:“林木森疎,泉流清泚。”

(2).清澈的水。 唐 徐牧 《省试临渊》诗:“清泚濯缨处,今来喜一临。”《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风亭月榭,杏坞桃溪,云楼上倚晴空,水阁下临清泚。” 清 钱谦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与孟阳长蘅小饮》诗:“四山歌吹罢,落月汎清泚。”

(3).形容诗文清晰明洁。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谈辞足诗书,篇咏又清泚。” 清 方文 《噉椒堂诗》:“学文虽未成,爱我笔清泚。”

县令

官名,旧时一县的行政长官

今之县令。——《韩非子·五蠹》

会县令摄篆。——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县令遣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朝夕

(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编氓

编入户籍的平民。 唐 武元衡 《行路难》诗:“休説编氓朴无耻,至竟终须合天理。”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方今财用窘匱,将天下官户赋役同於编氓,此急务也。” 明 宋濂 《金溪县义渡记》:“ 有华 以编氓能佐官政之不及,可不谓贤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赐冰》:“前 明 於立夏日啟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卖者,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曰冰盏。” 李大钊 《国情》:“养兵赔款,穷索编氓,维新以来,负担益重。” 夏衍 《关汉卿不朽》:“这些‘编氓’们不仅政治上、经济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在文化上也遭受到了极端的歧视和侮辱。”

蹙迫

(1).逼迫。 宋 陆游 《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困穷礼义废,盗贼起蹙迫。”

(2).逼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其栽榆与柳……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櫳。”

(3).损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周振甫 注:“蹙迫和气,损伤和顺的体气。” 姜书阁 述:“若销鑠精神,蹙伤和气,疲日伐性於辞翰之场,又岂圣贤会文之素心哉!”

(4).困窘,窘迫。《周书·贺拔胜传》:“城围蹙迫,事等倒悬,请告急於大军,乞师为援。”

徒尔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駞徒尔为。”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尔纷纷。” 朱琦 《感事》诗:“难虞正须才,孤愤亦徒尔。”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重移

谓难以发动。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伍子胥 ﹞谓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带河,其民重移。” 张宗祥 校注:“原注一作侈。按《考工记·舆人》‘饰车欲侈’, 杜 注通移。然此处当作动解。移,动也。见《国语·晋语》‘弗能移也’注。盖言 齐 晋 大国,其民难动,不能藉以报仇也。”

庶几

(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尘缨

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