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

作者:吴锡畴 朝代:宋代

寂寂原文

寂寂闭门坐,身閒心太平。
豆花含雨重,梧叶坐秋鸣。
道路风波恶,山林梦寐清。
少狂无复在,在减是诗情。

诗词问答

问:寂寂的作者是谁?答:吴锡畴
问:寂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锡畴的名句有哪些?答:吴锡畴名句大全

吴锡畴寂寂书法欣赏

吴锡畴寂寂书法作品欣赏
寂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豆花

(1).指豆类植物开的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唐 许浑 《题韦隐居西斋》诗:“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豆棚闲话·渔阳道刘健儿试马》:“只有扁豆一种,交到秋时,西风发起,那豆花越觉开得热闹。”

(2).方言。即豆腐脑。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雪嫩的豆花--这和豆腐一样的制作,是比豆腐还要简单,还要好吃。” 岚云 《逐渐消失的行业》:“虽可吃到甜咸加料的豆花,却不如挑担而来的姜汤豆花味美。”参见“ 豆腐脑 ”。

道路

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人生道路

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诗情

(1).作诗的情绪、兴致。 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 陆游 《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 清 王夫之 《东阁梅》诗:“香国 扬州 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

(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