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琪树琼田封陟居,元君驻驾玩清虚。

旋促鹤御返瑶池,别离初,神仙侣,曾诉幽情立烟屿。

诗词问答

问:《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其十八·天宇咸畅(调万斯年曲)》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七

2. 调万斯年曲

参考注释

琪树

(1).仙境中的玉树。《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 唐 崔珏 《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 宋 范成大 《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元 萨都剌 《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 ,琪树秋声隔夜闻。”

(2).树名。 唐 李德裕 《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 唐 李绅 《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宝林寺》:“ 寳林寺 有琪树,在法堂前。”

(3).比喻亭亭玉立的美人。 唐 温庭筠 《女冠子》词:“雪胸鸞镜里,琪树凤楼前。” 五代 鹿虔扆 《女冠子》词:“凤楼琪树,惆悵 刘郎 一去,正春深。”

(4).指枝条被雪覆盖的树。 宋 杨万里 《贺吉州李州守腊雪》诗:“八邑山川一千里,尽种琪树璣为英。” 宋 朱熹 《咏雪》:“不堪琪树犹含冻,飜笑梅花许耐寒。”

琼田

(1).传说中能生灵草的田。《十洲记·祖洲》:“ 鬼谷 先生云:‘此草是 东海 祖洲 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其叶似菰,苗丛生,一株可活一人。’” 北周 庾信 《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胡香四两,嗟西域之使稀;灵草一枝,恨琼田之路絶。” 唐 顾况 《朝上清歌》:“琼田瑶草,寿无涯些。” 清 朱瑄 《祖龙引》:“琼田倘致长生草,眼见诸侯尽入 关 。”

(2).传说中种玉之田。 宋 朱熹 《公济惠山蔬四种并以佳篇来贶因次其韵·芹》:“琼田何日种,玉本一时生。”参见“ 玉田 ”。

(3).形容莹洁如玉的江湖、田野。 南朝 陈 张正见 《咏雪应衡阳王教》:“九冬飘远雪,六出表丰年。 睢阳 生玉树, 云梦 起琼田。” 宋 欧阳修 《沧浪亭》诗:“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浄铺琼田。” 元 尹廷高 《次韵兰室玉皇阁观雪》:“大千世界天花坠,百万人家玉色同。极目不知云尽处,琼田遥接海门东。” 清 纳兰性德 《玉泉十二韵》:“蛟龙蟠翠岛,雁鶩起琼田。”

元君

(1).贤德的国君。《国语·晋语七》:“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 韦昭 注:“元,善也。”一说,犹元首。见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国语小识·晋语七》。

(2).道教语。女子成仙者之美称。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九:“紫詔随鸞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云笈七籤》卷九七:“ 南极王夫人 , 王母 第四女也,名 林 ,字 容真 ,一号 南极紫元夫人 ,或号 南极元君 。”如: 金母元君 ( 西王母 ); 碧霞元君 ( 后土夫人 )。

(3).祖先。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东郭姜》:“请就元君之庙而死焉。”

清虚

(1).清净虚无。《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 王固 ﹞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

(2).清洁虚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3).太空;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 唐 杜甫 《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让超迈的精神在清虚中驰骋。”

(4).指月宫。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5).指风露。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幽情

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烟屿

亦作“烟屿”。烟雾弥漫的小岛。 唐 张九龄 《湘中作》诗:“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唐 杜牧 《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诗:“夕风飘度曲,烟屿隐行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