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

作者:王千秋 朝代:宋代

醉落魄/一斛珠原文

惊鸥扑蔌。
萧萧卧听鸣幽屋。
窗明怪得鸡啼速。
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
丹唇冰面喷馀馥。
遗珠满地无人掬。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

诗词问答

问:醉落魄/一斛珠的作者是谁?答:王千秋
问:醉落魄/一斛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醉落魄/一斛珠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千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千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怪得

见“ 怪底 ”。

鸡啼

见“鸡叫”

墙角

相邻墙壁的交角

烂斑

犹斑烂。灿烂多彩。 宋 文同 《花坞》诗:“繚绕穿红蕚,烂斑踏紫苔。”《 * 词话》第二四回:“但见银河清浅,珠斗烂斑,一轮团圆皎月,从东而出,照得院宇犹如白昼。”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本月二日由海外归来,料想故国的论坛必随春色之烂斑而呈一种葱茏的状态。”

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于干旱,一半由于虫灾

松绿

松花绿。《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緑的,一样就是银红的。”

歌楼

表演歌舞的楼。亦指 * 。 唐 郑谷 《雪中偶题》诗:“乱飘僧舍茶烟溼,密洒歌楼酒力微。” 宋 王禹偁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诗:“歌楼夜宴停银烛,柳巷春泥污锦韀。” 元 王恽 《铜雀台怀古》诗:“歌楼暖响春风细,綺陌香销寳气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谁家賸有閒金粉,撒与歌楼照镜人?”

丹唇

(1).红唇。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丹脣外朗,皓齿内鲜。” 晋 成公绥 《啸赋》:“发妙声於丹脣,激哀音於皓齿。” 唐 卢照邻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诗:“丹脣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2).指少年。 唐 沉佺期 《移禁司刑》诗:“丹脣曾学史,白首不成儒。”

遗珠

(1).谓遗失珍珠。语出《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元 袁桷 《康乐图》诗:“悲懽蚁旋水东注,遗珠 罔象 迷其津。”

(2).指遗失的珍珠。 唐 张籍 《罔象得玄珠》诗:“ 赤水 今何处,遗珠已渺然。” 元 丁鹤年 《题画葡萄》诗:“碧云凉冷驪龙睡,拾得遗珠月下归。” 明 李东阳 《再赠三首用前韵》之二:“ 荆山 有抱玉,沧海有遗珠。”

(3).喻指弃置未用的美好事物或贤德之才。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古今诗人,间见层出,极有佳句,无人收拾,尽成遗珠。” 清 裘日脩 《南闱揭晓日示多士》诗:“只愁结就珊瑚网,别有遗珠可奈何?”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这区区十二页,又真是实不符名,毫不能尽绍介的重任,所取的又多是版画,大幅杰构,反成遗珠,这是我们所十分抱憾的。”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一街

方言。市街定期交易的一个周期。《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共大理地委<牲畜放牧问题>》:“ 费洪春 ,有牛三头、猪四头,每家轮放一街。”

诗文赏析


这首《醉落魄》造语工丽、用意生新,在结构上多巧思。词人抓住清晨时个人对外界物象的一些感受来细致刻画,用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上片描写词人刚睡醒时独卧室中的所闻所见,下片想象外面歌楼夜宴归来的情景,两相对比、烘托,表现了自己闲适的心境。这首小词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含义,它只巧妙地把一个个镜头剪接起来,构成奇物的意象,上片跟下片所描绘的两组画面是截然不同的,读者必须凭自己的想象将它们联系想来。
冬日的清晨。词人拥衾高卧。听,外边传来阵阵扑翅之声,是谁把眠鸥惊起?寒风蓦地吹过,萧萧的馀响顿时,回荡在幽屋中。一起二语,先从听觉落笔,那是人刚醒来时的第一感受 。“卧听”两字,带起全篇。“窗明”句,兼写听觉和视觉。“怪得”,惊诧语。
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思想活动了。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墙角”二句,已是推窗所见。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的确是一幅笔墨洗炼的图画,使人想象到墙外充满生气的一切。
“歌楼管竹谁翻曲”,下片首句即来个转折 。画面不断地跳跃,变换,似乎与上片全无干系,其实仍是紧接“卧听”写来。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还依稀听到歌女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新曲。“翻曲”,按照旧曲谱作新词 。“丹唇”二句,是在幽屋中的词人进一步发挥想象 。“丹唇冰面”,形容歌女唇红肤白。
“喷馀馥”,即所谓“吐气若兰”。“遗珠”句 ,极写宴乐时的情景。歌女头上的球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 ,不难想象主人的放纵与豪奢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 。”写宴罢归去 。“ 玉”,喻月色。苏轼《西江月》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的白月互相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对照。一静一动,一淡一浓,表现了各异的情趣。
此词在写作手法上是颇具特色的 。上片写惊鸥,写鸡啼,写松绿,写风声日影,都是眼前景物;下片写歌楼,写歌女,写遗珠,写红靴白月,都从想象得之。词人是通过个人主观感受去表现这些事物的,其实,词中所强调表现的,是作者真实的内心生活。这跟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征有某些相似之处。词人欲以巧胜人,着意造境设色,移步换形,给人以新异不凡的感受,而词的意旨却变得晦涩难明了。这种特殊的艺术技巧,在宋词中似不常见,也可以算是词人的独创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