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辛巳冬和中斋梅词)

作者:刘辰翁 朝代:宋代

原文

记歌头、辛壬癸甲,乌乌能知谁晓。
梅花不待元宵好,雪月交光独照。
愁未老。
更老似渠□,冷面迎相笑。
君词定峭。
但减十年前,偎桃傍李,肯独为梅好。
山中好。
可但一枝春早。
道边无限花草。
米嘉荣共何戡在,还忆永新娇小。
明年了。
又唤起流莺,又自愁鹃叫。
东皇太昊。
更不是琼花,香无半点,一笑使人倒。

诗词问答

问:《摸鱼儿(辛巳冬和中斋梅词)》的作者是谁?答:刘辰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辰翁的名句有哪些?答:刘辰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歌头

(1).相传 隋炀帝 凿 汴河 时自制《水调歌》, 唐 人演为大曲,“歌头”即指全曲之首章。又,截大曲多遍之开头部分,倚声填词,亦谓“歌头”。 唐 王建 《闲说》诗:“歌头舞遍回回别,鬢样眉心日日新。”《词谱》卷二三“水调歌头”:“《水调》乃 唐 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此必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也。”参阅 唐 刘餗 《隋唐嘉话》补遗。

(2).词牌名。 五代 李 存勗 有《歌头》词,见《尊前集》。亦为“水调歌头”的简称。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3).指领唱者。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每队各有歌头,以彩旗为号,唱和杵歌等曲以相。”

辛壬癸甲

典出《书·益稷》:“娶于 涂山 ,辛壬癸甲”。 孔 传:“﹝ 夏禹 ﹞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復往治水,不以私害公。”后因用“辛壬癸甲”喻指一心为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精神。 清 邹容 《涂山》诗:“辛壬癸甲今何有?且向东门牵黄狗。”

乌乌

(1).形容身体中穴位受针后气至之象。《素问·宝命全形论》:“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王冰 注:“乌乌,嘆其气至;稷稷,嘆其已应。”

(2).歌呼声。《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作“呜呜”。《北史·萧大圜传》:“披良书,採至賾,歌纂纂,唱乌乌。” 宋 范成大 《大厅后堂南窗负暄》诗:“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清 赵翼 《题甘雨应期图》诗:“从此村甿企脚眠,準备乌乌歌击缶。”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元宵

(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雪月

(1).雪和月。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臺十二层。” 宋 朱熹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词:“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元 刘因 《梅杖》诗:“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高兴入支颐。”

(2).明月。 唐 贾岛 《酬胡遇》诗:“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前蜀 贯休 《苦吟》:“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独照

谓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认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元 马臻 《自适》诗:“我心苦用拙,绵绵抱独照。”

更老

三老五更的省称。《文选·潘岳<闲居赋>》:“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 李善 注:“养三老五更,所以崇年也。” 明 陈子龙 《封给谏姚公八十寿序》:“新天子中兴 江 左,敷求耆硕,以备更老。”

冷面

形容态度严峻

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明史·周新传》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可但

岂止。 唐 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诗:“可但 步兵 偏爱酒,也知 光禄 最能诗。” 宋 王安石 《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可但风流追 甫白 ,由来家世出 机云 。”

一枝春

指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陇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 宋 黄庭坚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诗之一:“欲问 江 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 宋 陈师道 《和豫章公黄梅》诗之一:“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 清 余梦易 《一萼红》词:“算消息、 江 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道边

(1).商谈于边界之上。《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与 休屠王 等谋欲降 汉 ,使人先要道边。” 颜师古 注:“道犹言也。先为要约来言之於边界。”

(2).路旁。《后汉书·曹褒传》:“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唐 孔颖达 疏:“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胸中万卷书,不如一囊钱。不见 杨夫子 ,岁晚走道边。”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花草

可供观赏的花和草

嘉荣

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七十里,曰 半石之山 ,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餘,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

何戡

(1). 唐 长庆 时著名歌者。 唐 刘禹锡 《与歌者何戡》诗:“旧人唯有 何戡 在,更与慇勤唱《渭城》。”

(2).借指遭逢世乱后幸存的歌者。 郁达夫 《湖山杂咏》诗之一:“如今劫后河山改,来听 何戡 唱《渭城》。”

还忆

回忆。 宋 朱熹 《督役城楼》诗:“还忆故园日,策杖田中归。” 宋 吴文英 《玉烛新》词:“素紈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候。”

永新

唐玄宗 时期宫廷歌伎名。本名 许和子 , 吉州 (今 江西省 吉安市 ) 永新县 乐家女。被选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遂以其籍贯名。善歌,能变化新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歌直千金》:“宫伎 永新 者,善歌,最受 明皇 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常谓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 唐 乐曲《永新妇》即据此取名。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

娇小

体态窈窕;娇柔细小

她显得如此娇小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唤起

(1) 把 从睡梦中叫起

跑到冒着火焰的房子里唤起了这位老人

(2) 激起回忆、联想

这个地方唤起了人们对更幸福的年代的回忆

流莺

1、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襍流鶯。”

宋 晏殊 《酒泉子》词:“春色初来,徧拆红芳千万树,流鸎粉蝶鬭翻飞。”

明 谢谠 《四喜记·冰壶重会》:“春昼日迟迟,朝罢身无事,流鶯百囀度高枝,不觉添诗思。”

清 龚自珍 《高阳台》词:“问春人,知否园亭,啼徧流鶯。”

2、流莺还有一层隐晦的含意,就是无固定场所在街头拉客的妓女。

东皇

(1).指天神 东皇太一 。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东皇 。”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俗尚 东皇 祀,謡传 义帝 寃。” 元 陈樵 《碧落洞》诗:“杖头化作光明烛,愿逐 东皇 下九垓。”参见“ 东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 东皇 去后韶华在,老圃寒香别有秋。”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长信昨来看,忆共 东皇 醉。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春闺四咏》曲:“愁他春尽问 东皇 ,为甚不住些儿去得忙。” 郁达夫 《除夜奉怀》诗:“明朝欲向空山遁,为恐 东皇 笑我痴。”

太昊

即 伏羲氏 。昊,通“ 皥 ”。《汉书·古今人表》:“ 太昊帝 宓羲氏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太昊 ,有天下号也。作罔罟田渔以备牺牲,故曰 宓羲氏 。”参见“ 太皥 ”。

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琼花

(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门 秦氏 女,秀色如琼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琼花》:“ 扬州 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 仁宗 庆历 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 中, 寿皇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 陈源 ,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杭 之 褚家塘 琼花园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 清 陈文述 《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 宋 杨万里 《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 * 片飞。” 陈毅 《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喀布尔望雪山》词:“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羣山,人喜从天降。”

半点

形容数量少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夸。——《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一星半点儿

使人

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 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 萧红 《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

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 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