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干吕

作者:令狐楚 朝代:唐代

青云干吕原文

郁郁复纷纷,青霄干吕云。色令天下见,候向管中分。
远覆无人境,遥彰有德君。瑞容惊不散,冥感信稀闻。
湛露羞依草,南风耻带薰。恭惟汉武帝,馀烈尚氛氲。

诗词问答

问:青云干吕的作者是谁?答:令狐楚
问:青云干吕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令狐楚的名句有哪些?答:令狐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青霄

(1).青天;高空。 晋 左思 《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一点青霄里,千声碧落中。” 清 纳兰性德 《望江南·咏弦月》词:“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 清 黄遵宪 《五用前韵》:“忽传罪己 兴元 詔,霑洒青霄泪万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怀器业寧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万丈龙门则一跳,青霄有路终须到。”《再生缘》第四五回:“恐妹命孤无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时雍 《醉花阴·秋怀》套曲:“白昼看云,青霄步月。”

干吕

犹入吕。古称律为阳,吕为阴,故以“干吕”谓阴气调和。《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北周 庾信 《羽调曲》:“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唐 王履贞 《青云干吕》诗:“异方占瑞气,干吕见青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佩乎玉也,悬黎之色苍苍;载其旂焉,干吕之云郁郁。”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中分

(1).均分。《庄子·德充符》:“ 王駘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 鲁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与 汉 约,中分天下。” 唐 白居易 《同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诗:“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中分。”

(2).从中间分开。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 。”

(3).分裂。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清 顾炎武 《羌胡引》:“是以祸成于 道君 ,而天下遂以中分。”

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人境

人间

结庐在人境。——晋· 陶渊明《饮酒》

有德

(1).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郑玄 注:“德,能躬行者。”《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礼。若有德及气力尚壮,则君优而留之。”

(2).指有德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敌。”《礼记·礼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 孙希旦 集解:“有德,谓有德行者。”

冥感

谓至诚而感通神灵。《晋书·孝友传·刘殷》:“ 刘殷 至孝冥感,兼才识超公,此人终当远达。”《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寧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宋史·乐志十三》:“风云自冥感,嘉会翼飞天。”

湛露

(1).《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光天所覆,咸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愿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吕延济 注:“湛露能润泽於物,喻夫之恩惠。”

(3).浓重的露水。《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注:“湛,厚也。”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日月一何速,素秋坠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赋示武陵诸友》诗:“湛露沾花晓,长天照眼新。”

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恭惟

见“ 恭维 ”。

汉武帝

(前156-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继位。在位期间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又设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曾命卫青、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获大胜。

氛氲

(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2).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氛氲,盛貌。” 唐 李峤 《宝剑篇》:“淬緑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云犹靉靆,欲晴花气渐氛氲。”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马中林树,烟靄何氛氲。”

(3).云雾朦胧貌。 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唐 王维 《山行遇雨》诗:“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红雾散,綺窗画阁青氛氲。”

(4).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 唐 无可 《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5).比喻心绪缭乱。 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