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夕无月前两夕皆明

作者:陈宓 朝代:宋代

中秋夕无月前两夕皆明原文

四时丹桂年年好,万岁青娥个个妍。
但看世人生与老,不愁玉兔缺仍圆。
攻侵属国雪中节,巧趁鸱夷烟际船。
我把清光贮胸次,从教飞辙碧宵缘。

诗词问答

问:中秋夕无月前两夕皆明的作者是谁?答:陈宓
问:中秋夕无月前两夕皆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宓名句大全

陈宓中秋夕无月前两夕皆明书法欣赏

陈宓中秋夕无月前两夕皆明书法作品欣赏
中秋夕无月前两夕皆明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丹桂

一种常绿灌木,雌雄异株,叶长椭圆形,开橘红色花,香味很浓,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又叫“金桂”

万岁

(1) 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祝颂的话)

皆呼万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四》

(2) 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青娥

(1).即青女。主司霜雪的女神。 明 刘基 《锺山作》诗之十一:“ 青娥 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恨 封姨 欺花偏紧,怨 青娥 侵荷忒劲。”

(2).指美丽的少女。 唐 王建 《白纻歌》之二:“城头乌栖休击鼓,青娥弹瑟白紵舞。” 元 李材 《海子上即事》诗:“少年勿动伤春感,唤取青娥对酒歌。” 明 夏完淳 《青楼篇与漱广同赋》:“ 长安 大道平如组,青娥红粉娇歌舞。”

(3).黛眉。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二:“娟娟双青娥,微微啟玉齿。”

个个

(1)

(2) 各个——和一个复数名词和代词连用,表示句子的意思对每一个体都适用

个个战士都很勇敢

(3) 每一和任一

(4) 总起来,合起来的——与一个复数名词或代词连用,表示把几个个体合起来看是适用的

个个班组都不示弱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兔缺

兔上唇居中皆有纵向缺裂,人之上唇纵裂者因称“兔缺”。《晋书·魏咏之传》:“﹝ 咏之 ﹞生而兔缺。”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 永乐 中兵部言,幼官袭职者有兔缺,例不当袭。”

属国

古时附属于宗主国的国家

中节

(1).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

(2).中期。《汉书·晁错传》:“ 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

(3).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 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 唐 李华 《三贤论》:“ 萧 ( 萧颖士 )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欲人人如我,志与时多背,常见詬於人,取其中节之举,足可以为人师矣。”

(4).指中气和节气。《晋书·律历志下》:“自此以降,暨於 秦 汉 ,乃復以孟冬为岁首,闰为后九月,九节乖错,时月紕繆。”

(5).专指四时仲月的中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 魏 旧制,四时祭庙皆用中节,丙子,詔始用孟月,择日而祭。” 胡三省 注:“自 汉 以来,宗庙岁五祀,四孟及腊是也。 魏 初用中节,夷礼也。”

(1).合乎礼义法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后汉书·虞延传》:“﹝ 富宗 ﹞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行之於身,无不中节,谓之道。”

(2).合乎节奏。《淮南子·说林训》:“使但吹竽使工厌窍,虽中节而不可听。”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虎子盘旋宛转,无不中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端 作前舞,喜怒随腔,俯仰中节。”

夷烟

指鸦片烟。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夷烟流毒,罪万 準夷 。”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胸次

胸间。亦指胸怀。《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 宋 黄庭坚 《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头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郑振铎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之未有的放怀无虑。”

从教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碧宵

见“ 碧霄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