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作者:张先 朝代:宋代

木兰花原文

南园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般涉调
去年春入芳菲国。青蕊如梅终忍摘。阑边徒欲说想思,绿蜡密缄朱粉饰。
归来故苑重寻觅。花满旧枝心更惜。鸳鸯从小自相双,若不多情头不白。

诗词问答

问:木兰花的作者是谁?答:张先
问:木兰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先名句大全

张先木兰花书法欣赏

张先木兰花书法作品欣赏
木兰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南园

(1).园名。在 广东 广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赵介 、 孙蕡 等五人在此结社,号 南园 五子。 嘉靖 时,又有 欧大任 梁有誉 等五人,于此结社,号 南园 后五子。参见“ 南园十先生 ”。

(2).泛指园圃。 晋 张协 《杂诗》之八:“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却学 寿张 樊敬侯 ,种漆南园待成器。”

为此

因为这个;有鉴于此

我们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寄意

寄托心意。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 汝愚 ( 赵汝愚 ) 永州 安置,至 洪州 而卒, 朱熹 为之注《离骚》以寄意焉。” 明 唐顺之 《西峪草堂记》:“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於奔漰汹涌之川、巑岏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恠瓌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饜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羈之气。”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逸少 ( 王羲之 )好鹅,亦是偶然寄意。”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反复咏叹,寄意深远。”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想思

想念。《管子·内业》:“敬除其舍,精将自来,精想思之,寧念治之。”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智琰法师书》:“佇望来仪,一日三岁,想思弘利益理,当无爽指。” 唐 李山甫 《寄太常王少卿》诗:“想思重回首,梧叶下纷纷。”《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其妻叙及别后想思,因説每夜梦中如此如此。”

密缄

犹密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赵普 ﹞曰:‘ 晋王 素有德望,众所钦服,官家万年千载后,合是 晋王 继统。’仍上一札子论之。 昭宪 密缄题署,藏之於宫内。”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国本之説,歷代所重,自 理 密 亲王之废, 世宗 创为密缄之法。”按,《清史稿·世宗纪》:“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储一事,理宜夙定……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

粉饰

(1) 涂饰表面,打扮,装饰

云:“是当为河伯妇,”…共粉饰之。——《史记·滑稽列传》

(2) 掩盖实质或失误

粉饰错误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寻觅

寻求,探索

不难寻觅到服饰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绕墙寻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鸳鸯

(1) 亚洲一种亮斑冠鸭(Aix galericulata),它与西半球的林鸭关系较近,常被人工饲养。比鸭小,雄的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黄褐色;雌的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恩爱夫妻

从小

自年纪小的时候;由孩童时候起

他从小就立下了大志

他从小就爱运动

自相

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情头

犹情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卢 母惊异,打听 王翁 夫妻,果然到得家里,虽不知这些情头,晓得寃债不了,惊怖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

不白

(1).不显著。《韩诗外传》卷一:“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礼义不加乎国家则功名不白。”

(2).指无法申诉或得不到辩白。如:不白之冤。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