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

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代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原文

清湖纳明月,远览无留云。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殚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诗词问答

问: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书法欣赏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书法作品欣赏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远览

(1).远看。《后汉书·伏湛传》:“復愿远览 文王 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 秦 汉 ,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晋书·杜预传》:“其高显虽未足比 邢山 ……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2).指观察、考虑问题深远。《汉书·刘向传》:“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宋 曾巩 《<唐令目录>序》:“ 太宗 能超然远览,絀 封伦 而纳 郑公 之议,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故能及此。”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有酒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桐君

(1).传说为 黄帝 时医师。曾采药于 浙江省 桐庐县 的 东山 ,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 桐君 。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序》:“又云,有 桐君 《採药録》説其花叶形色。” 宋 司马光 《药圃》诗:“山相慙多识, 桐君 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 晋 王嘉 《拾遗记·魏》:“道家云:‘昔仙人 桐君 採石,入穴数里,得丹石鷄,舂碎为药,服之者令人有声气,后天而死。’” 唐 皎然 《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却忆 桐君 老,俱还 桂父 年。”

(2).琴的别称。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意得

(1).谓心愿获偿。《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今 汉王 大败亏输, 项王 意得志满。”

(2).引申为称心如意,洋洋自得。《南史·袁湛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 宋 陈师道 《捕狼》诗:“一狼将四子,二岭走千羊。意得无前敌,时乖闕后防。”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或值徜徉山水之际,时而意得忘言。”

酣醺

大醉。喻迷恋某种事物而不醒悟。 明 李东阳 《问津图》诗:“嗟嗟功名辈,耽嗜成酣醺。”

清言

(1).高雅的言论。 晋 陶潜 《咏二疏》:“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刘员外月下见寄》诗:“独謡闻丽曲,缓步接清言。” 王闿运 《罗季子诔》:“甲寅之秋,常接谈燕,清言相酬,如对琼树。”

(2).指 魏 晋 时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晋 陶潜 《扇上画赞》:“ 郑叟 不合,垂钓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晋书·郭象传》:“﹝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清 姚鼐 《<庄子章义>序》:“余观之,特 正始 以来,所谓清言耳!”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晋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参见“ 清谈 ”、“ 玄谈 ”。

冰玉

(1).冰和玉。常用以比喻高尚贞洁的人品或其他洁净的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筯。” 宋 辛弃疾 《清平乐》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金 蔡松年 《水调歌头》词:“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马》:“有孀妇,姿容颇美,年纔二十餘,独处一室……纔向暝,便闭门,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谓冰玉之操,不是过矣。”

(2).岳父和女婿的代称。“ 冰清玉润 ”的省称。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知今日会两壻,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玉相对,得无少澹否?” 明 谢谠 《四喜记·思忆双亲》:“喜难量,相辉冰玉,天赐这美东牀。”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也须要才貌相均,年岁相当,冰玉相怜,门阀相高。念翩翩龙种,怎共那鱼虾为伴。”参见“ 冰清玉润 ”。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殚精

竭尽精思;精心。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观月听琴》:“殫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倪云林 ﹞殫精於画,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要。”

有后

有后嗣。《左传·桓公二年》:“ 臧孙达 其有后於 鲁 乎!君违,不忘諫之以德。” 唐 韩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何寿之不遐,而禄之不多,谓必有后,其又信然耶!”《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今日到你这座家庙,便叫 玉郎 奉主入祠,使你二位老人家无后如同有后。”

畜耳

对自己耳朵的谦称。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观月听琴》:“殫精有后悟,畜耳无前闻。”

无前

(1) 无敌

所向无前

(2) 空前

业绩无前

流光

时光

总把流光误。——《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重昏

亦作“ 重昬 ”。1.谓思绪非常昏乱。《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 王逸 注:“昬,乱也。言己不逢明君,思虑交错,心将重乱,以终年命。”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忽思瘞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 明 归有光 《赵汝渊墓志铭》:“ 宋 失维城,宗沦于 朔 。哀哉重昏,鼎折覆餗。”

(2).十分昏暗;愚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昬夜晓。” 李周翰 注:“言二比丘演説佛化,万物见明,如日照於道,重深昬暗之处,夜中亦晓。”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维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 摩腾 、 竺法兰 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昬之见曶爽。” 明 宋濂 《题金书<法华经>后》:“盖将放如来之慧光,破众生之重昏也。”

(3).指愚昧之人。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达人止是,独悟重昏。”

(4).见“ 重婚 ”。

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