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平冈七夕韵

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和陈平冈七夕韵原文

牛女何年事,犹寻此夜盟。

多君先得巧,摇笔报诗成。

秋兴尊前发,河流天畔明。

兰章无以报,空自愧同声。

诗词问答

问:和陈平冈七夕韵的作者是谁?答:王立道
问:和陈平冈七夕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和陈平冈七夕韵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立道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

牛女

(1).牵牛、织女两星或“ 牛郎织女 ”的省称。 晋 潘岳 《西征赋》:“仪景星於天汉,列牛女以双峙。” 唐 元稹 《新秋》诗:“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宋 黄庭坚 《鹊桥仙》词:“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 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 周实 《金缕曲·七夕伤逝》词:“尝尽人天离别恨,我亦银河牛女。”参见“ 牵牛织女 ”、“ 牛郎织女 ”。

(2).谓牛女分野。指 广东 、 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区。 明 张煌言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六:“霸就 鴟夷 原去 越 ,兵联牛女正当 闽 。”参阅 清 查继佐 《罪惟录·地理志》。

年事

年龄;岁数:年事已高。

得巧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摇笔

动笔。谓写字作文。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文吏摇笔,考迹民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茂先 摇笔而散珠, 太冲 动墨而横锦。”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据鞍雄剑动,摇笔羽书飞。” 高旭 《元旦》诗:“摇笔动关天下计,倾樽长抱古人忧。”

秋兴

(1).秋日的情怀和兴会。 唐 孟浩然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诗:“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唐 胡曾 《咏史诗·西园》:“高情公子多秋兴,更领诗人入醉乡。” 清 乔可聘 《秋村寄吴柴庵》诗:“萧条村舍挂藤萝,隐几閒吟秋兴多。”

(2).指本有某种感慨,于秋日而发。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僕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匪遑底寧,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藪之思。於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以秋兴命篇。”

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河流

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

天畔

犹天边;天际。常用以形容很远的地方。 唐 宋之问 《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唐 杜甫 《即事》诗:“天畔羣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 郭沫若 《水调歌头·第一颗氢弹 * 》词:“促进国民经济,鼓舞第三世界,天畔彩霞鲜。”

兰章

形容文章美好佳妙;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韦应物《答贡士黎逢》

无以

即“无已”,不停止,不得已

无已人,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同声

(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4) 言语腔调相同

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 李渔《闲情偶寄》

标签:七夕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