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思雪巢

作者:楼钥 朝代:宋代

林景思雪巢原文

四时不皆雪,陆居本非巢。
高人兴寄远,表此一把茅。
吾非二祖可,夜立寒齐腰。
吾非鸟窠师,结庐真树梢。
白日照我心,不以见晛消。
两脚踏实地,风雨无漂摇。
作诗穷益工,寒瘦逼岛郊。
落笔句惊人,不复寻推敲。
客至不问谁,淡若君子交。
直气干霄上,下视鄙斗筲。
富贵顷刻花,谁能等幻泡。
附离如幕燕,自谓漆与胶。
先生阅世熟,兀坐山城坳。
春阳会有时,岂曰终系匏。
锡山寄雄文,凛然竖发毛。
我非敢言诗,为君聊解嘲。

诗词问答

问:林景思雪巢的作者是谁?答:楼钥
问:林景思雪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楼钥的名句有哪些?答:楼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陆居

居处陆上。《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 晋 王嘉 《拾遗记·虞舜》:“至亿万之年,山一轮,海一竭,鱼、蛟陆居。”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寄远

寄送远方。谓寄给在远方的丈夫。 唐 韩愈 《短灯檠歌》:“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牀。” 元 陈基 《秋日杂兴》诗之四:“银灯夜照还家梦,金翦秋裁寄远衣。”

二祖

(1).指 汉高祖 与 汉世祖 光武帝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 蔡邕 注:“ 高祖 、 光武 为二祖。”《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张铣 注:“二祖, 高祖 光武 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每读《汉书》 萧何 邓禹 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

(2).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为司马右长史,及 世祖 受禪,转太宰。”《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祖逼禪代之期,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也。” 张铣 注:“二祖谓 太祖 文皇帝 , 代祖 武皇帝 。”

(3).指 唐高宗 与 玄宗 。《新唐书·李德裕传》:“ 高宗 时 刘道合 玄宗 时 孙甄生 皆能作黄金,二祖不之服,岂非以宗庙为重乎?”

(4).指曾祖父与祖父。《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吕向 注:“ 粲 曾祖 袭 ,祖 畅 ,皆为 汉 三公。”

(5).佛家指 中国 禅宗第二代祖师 慧可 。《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会二祖説法,与同志十人投祖出家。” 张遵骝 《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公元五九三年》:“禪宗二祖 慧可 卒。”

结庐

建筑房舍

结庐在人境。——陶潜《饮酒》

树梢

树的顶枝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见晛

指天晴日暖。《诗·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毛 传:“晛,日气也。” 高亨 注:“晛,太阳的热气。”《汉书·刘向传》:“《诗》又云‘雨雪麃麃,见晛聿消’,与《易》同义。” 颜师古 注:“见,无云也……言雨雪之盛麃麃然,至於无云,日气始出,而雨雪皆消释矣。” 宋 王安石 《贺吕参政启》:“直道正言,石投水而必受;淫辞詖行,雪见晛而自消。”

脚踏实地

(1).脚踏稳在地上,常有站稳义。《西游记》第二二回:“我把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但觉身轻於叶,如堕云雾中,耳畔作风涛澎湃声,约炊许,脚踏实地。” 许杰 《旅途小记》:“而这一只脚之所以能够脚踏实地,而且又正好踏在这一地点的原因,却又因为另一只脚踏稳了地面。”

(2).比喻做事认真踏实。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 康节 曰:‘某何如人?’曰:‘ 君实 脚踏实地人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大古是脚踏实地,你从来本性我须知。” 严复 《救亡决论》:“今夫生人之计虑智识,其开也,必由粗以入精,由显以至奥,层累阶级,脚踏实地,而后能机虑通达,审辨是非。” 袁鹰 《悲欢·飞》:“他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家,不是侃侃议论的空谈家,他是脚踏实地的战斗者。”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漂摇

摇动,随波浮动

诗穷

指文人遭际坎坷,生活贫困。 宋 方岳 《次韵郑佥判》之二:“诗穷不易办亭材,只恁荒寒处处苔。” 清 黄景仁 《春暮呈容甫》诗:“先生吟太苦,终日闭荆关。我亦诗穷者,邀君数往还。”

寒瘦

形容诗的风格冷峻艰涩。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若 香山 之老嫗可解, 卢仝 、 长吉 之牛鬼蛇神, 贾岛 之寒瘦, 山谷 之桀驁,虽各有一境,不学无害也。”

笔句

文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

惊人

令人惊奇

他们的经济情况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推敲

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推敲字句

不问

(1).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 *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直气

正气。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先朝纳諫諍,直气横乾坤。” 宋 文天祥 《发高邮》诗:“不能裂肝脑,直气摩斗牛。”《水浒传》第七三回:“留得 李逵 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献县史 某,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

干霄

高入云霄。 唐 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便有干霄势,看成构厦材。” 宋 叶适 《温州社稷记》:“数十百年,其大百围,其崇干霄,民无敢不肃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西 魏允迪 ……《咏山中积雪》云:‘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 刘大白 《罗曼的我》诗:“枉自豪气干霄,柔情沁石,只赢得一声罗曼!”

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斗筲

筲:一种竹器,仅容一斗二升。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气量狭小和才识短浅

家贫无斗筲之储者,难责以交施矣。——《论衡·定贤》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顷刻花

(1). 唐 韩愈 侄 韩湘 ,落魄不羁,对酒则醉,醉则高歌, 愈 教而不听。 湘 笑曰:“ 湘 之所学,非公所知。”即作《言志》诗一首,中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之句, 愈 欲验之。适开宴, 湘 预末坐,取土聚于盆,用笼覆之,巡酌间,花已开。岩花二朵,类世牡丹,差大艳美,合座惊异。事见 宋 刘斧 《青琐高议·韩湘子》。后因以“顷刻花”指忽然开放的神奇花朵。《云笈七籤》卷一一三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殷文祥》:“﹝ 殷文祥 ﹞每醉自歌曰:‘解醖须臾酒,能开顷刻花。琴弹碧玉调,鑪鍊白朱砂。’ 宝 尝试之,悉有验。”

(2).指易开易谢的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不看人间顷刻花,他年管领风云色。”

(3).指空中燃放的烟花。 清 赵翼 《西厂观烟火》诗:“九边尘静平安火,上苑春催顷刻花。”

(4).指雪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滞随车。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宋 黄庭坚 《咏雪奉呈广平公》:“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清 查慎行 《冬雪十二韵》:“老柳飞扬絮,枯梅顷刻花。气沉千里雁,寒噤几村鸦。”

幻泡

佛教语。比喻事物虚幻无常。 唐 白居易 《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以世界为空花,以有无为生死,为幻泡。” 明 唐顺之 《悼仆钮才》诗:“幻泡本是无常期,咄哉一病不週时。”

附离

(1).附着,依附。《庄子·骈拇》:“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 成玄英 疏:“离,依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胜流者有所激发以厉其节,平进者无所附离而行其志。” 清 沉珩 《<原诗>叙》:“诗自 唐 以后迄於 有明 ……偏畸间出,餘子或附离以起,亦不数数称也。”

(2). 突厥 族对卫士的称呼。《北史·突厥传》:“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新唐书·突厥传上》:“卫士曰附离。”

幕燕

(1).筑巢于幕上的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后因以“幕燕”比喻处境危险之极。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誚泥龟。”

(2).漠燕。幕,通“ 漠 ”。指朔北之燕。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幕燕北返,沙雁南征。”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阅世

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兀坐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山城

(1).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 庾信 《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迴楼。” 唐 白居易 《郡中》诗:“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宋 欧阳修 《霁后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诗之二:“山城岁暮惊时节,已作春风料峭寒。”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是一个美丽的山城。”

(2).指依山固守的营垒。《六韬·鸟云山兵》:“衢道通谷,絶以武车,高置旌旗,谨勑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

春阳

(1).阳春。 汉 焦赣 《易林·井之巽》:“春阳生草,夏长条枝。”旧题 汉 枚乘 《杂诗》之七:“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2).春天的阳光。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閒非秋厉,惠淑春阳。”《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 越剧 《庵堂认母》:“听娘言语我心悲伤,到此刻才知母爱温暖如春阳。”

(3).喻帝王的恩泽。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坐驰雷电破姦伏,力送春阳煦鰥寡。”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系匏

语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按,匏瓜味苦,故系置不用。后用“繫匏”比喻隐居未仕或弃置闲散。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繫匏?” 唐 韩偓 《有感》诗:“坚辞羽葆与吹鐃,翻向天涯困繫匏。”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之三:“繫匏两相忆,极目十餘城。”

雄文

有才气、魄力的文章

凛然

(1)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2)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发毛

(1) 汗毛竖起来,喻指惊惧

那副凶恶的样子让人发毛

(2) 〈方〉∶动怒

别惹他,这人要发毛

敢言

(1).敢于进直言。《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书·郝处俊传》:“ 处俊 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

(2).冒昧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解嘲

受人嘲笑时自己找个理由辩解

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 雄解之,号曰解嘲。—— 扬雄《解嘲》

自我解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