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堤行

作者:皇甫汸 朝代:明代

太平堤行原文

太平门外古崇堤,嘉树扶疏夹路垂。
负郭尽为芳草地,沿湖直绕白云司。
当时王贡总仙才,况是承恩北阙来。
御史府中乌半宿,尚书门下骑双回。
青山几度朝陵节,玄水曾流袚洛杯。
鸣珂再过平沙道,问舍多为后来少。
已看奏赋甘泉宫,每忆传诗临海峤。
惊心岁序易经春,举目湖山宛自新。
含香不睹游兰客,息影徒逢爱树人。
由来聚散皆无定,欲寄相思那可因。

诗词问答

问:太平堤行的作者是谁?答:皇甫汸
问:太平堤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皇甫汸的名句有哪些?答:皇甫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太平门

安全门,供火灾时向外逃离用的门或通道

嘉树

(1).佳树;美树。《左传·昭公二年》:“既享,宴于 季 氏,有嘉树焉, 宣子 誉之。”《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华堂对嘉树,帘廡含晓清。”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十:“赤日流金,嘉树之阴。”

(2).菜名。《吕氏春秋·本味》:“ 餘瞀 之南, 南极 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路垂

路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李善 注:“垂,边也。”

负郭

亦作“ 负廓 ”。1.谓靠近城郭。《战国策·齐策六》:“ 齐 负郭之民有 孤狐咺 者。”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凭三时之闲暇,兴役鳩工;视四野之川原,依城负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时 濮州 民家子 周猱头 者,居负廓之 周家村 。”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你们又在 武胜门 外放火,烧毁了无数人家,使多数负郭居民无家可归。”

(2).见“ 负郭田 ”。

(3).《史记·陈丞相世家》:“ 负 随 平 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后因以指穷巷或贫居。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寂寥共羈旅,萧条同负郭。” 清 钱谦益 《志伊尹之所志》:“ 颜子 者,簞瓢负郭之人,其流风遗书蔑如也,乃足以上配 伊尹 ,士何必汲汲於天下哉?”

草地

(1) 长草的地方

(2) 草原

(3) 种植牧草的大片土地

白云司

刑部的别称。相传 黄帝 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刑部属秋官,故称。亦指刑官。 唐 卢中丞 《送李先辈赴职郑州因献》诗:“几日赋诗秋水寺,经年起草白云司。” 宋 王禹偁 《送都官梁员外同年之江南转运》诗:“出职未吟红药树,转官新入白云司。”自注:“都官刑部正司。”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设宴》:“投赠愧无青玉案,追陪喜近白云司。”参见“ 白云 ”。

时王

当代的君主。《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孰谓” 汉 何休 注:“欲言时王则无事,欲言先王又无謚,故问谁谓。” 徐彦 疏:“时王,即当时 平王 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岂时王之无僻,赖先哲之长懋。”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时王之制,或损或益,圣人容有不知,故不得不问。”

仙才

(1).道教谓成仙者的资质。 晋 郭璞 《游仙诗》:“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2).超凡越俗的才华。 宋 王得臣 《麈史》卷中:“ 庆历 间, 宋景文 诸公在馆,尝评 唐 人之诗,云‘ 太白 仙才, 长吉 鬼才’,其餘不尽记也。” 明 屠隆 《彩毫记·脱靴捧砚》:“矢口立成,妙丽如此,真仙才也!” 清 龚自珍 《台城路》词:“明月 扬州 ,古来英丽,端合仙才人住。”

承恩

(1).蒙受恩泽。 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前日承恩 * 殿 ,归来见者谁不羡。”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颁冠玉,养子承恩四子婚。”

(2). 汉 台馆名。《汉书·霍光传》:“筑神道,北临 昭灵 ,南出 承恩 。”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灵 、 承恩 、皆馆名也。”

北阙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

顾召赵御史。

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齐康。

半宿

半夜。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一:“娘儿俩又哭又笑地整整谈了半宿体己话儿,今天一大早儿……才由她二十八岁的独生儿子 张兴 领着进了大红门。”

尚书

(1)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门下

(1) 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门生;弟子

(4) 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双回

见“ 双回门 ”。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陵节

超越制度规定之范围。《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 孔颖达 疏:“丧事虽须促遽,亦当有常,不得陵越丧礼之节。”《隋书·经籍志一》:“古之君子,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学不踰等,教不陵节。”

玄水

(1).传说中的北方水名。《庄子·知北游》:“ 知 北游於 玄水 之上,登 隐弅 之丘,而适遭 无为谓 焉。”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云:“玄水,水名。”

(2).泛指北方之水。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八:“北闕临玄水,南宫生絳云。” 倪璠 注:“北方玄武,主黑色,故云玄水。”

(3).犹清水。 明 李贽 《楼头春雨》诗:“白云封去路,玄水荐新茶。”

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沙道

唐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道路。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参见“ 沙堤 ”。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泉宫

(1). 春秋 鲁国 宫名,内有 泉台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 泉宫 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 孔颖达 疏:“蛇自宫出而毁其臺,则臺在宫内。”

(2).墓室。 宋 梅尧臣 《端明李侍郎挽歌》之一:“今日泉宫啟,师臣礼秩增。” 宋 沉遘 《祭蜀国太夫人》:“宠灵光渥,毕于泉宫。”

临海

浙江省的县。位于省东部,人口100万,城市人口6万。浙江沿海陆上交通枢纽。甘蔗产量在省内占前列

惊心

内心感到震动或吃惊

惊心动魄

岁序

年份更替的顺序,泛指时令

岁序更新

易经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今本《易经》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包含世界观、 * 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举目

抬眼看

举目四望

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自新

自此决心以新的面貌出现

改过自新

含香

(1).带着香气。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 唐 李百药 《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赋梅》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

(3).谓含服香药。香,指 * 。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 明皇 正宠妃子,不视朝政……﹝ 安禄山 ﹞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通典·职官四》:“尚书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唐 王维 《重酬苑郎中》诗:“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兰客

良友。 唐 浩虚舟 《陶母截发赋》:“兰客方来,蕙心斯至。”参见“ 兰交 ”。

息影

停止活动,也指退隐闲居。也作“息景”(“景”与“影”同)

爱树

推爱及树。用以称颂好官的德政。语本《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思人爱树,甘棠勿翦。” 唐 张次宗 《请立前节度使李德裕德政碑文状》:“虽 黄霸 入用,宠方盛於登贤,而 邓侯 不留,情犹深於爱树。”参见“ 爱棠 ”。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诗文赏析

【注释】:
(余兄子安并友蔡子木皆南移法曹,而余亦淹水部,往省
家兄,时一至焉。既而出补越宪,间因蔡子往者月仅再至
耳。蔡复考绩北征,经月不一至也。偶过兹地,山色湖光
,宛然在目。雁行凤侣,怅尔离群,延伫久之,赋诗展意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