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乡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睡乡原文

有酒君勿啜,入肠作戈矛;有书君勿观,到眼生君愁。
不如睡乡去,万事风马牛。
郊墟无来客,风雨送暮秋。
苔甃虫唧唧,霜林叶飕飕。
是时一枕睡,不博万户侯。
斗帐裁青毡,重衾拥黄紬,华山希夷翁,千载可与游。

诗词问答

问:睡乡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睡乡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有酒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

(3).战争;冲突。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远侯 。”《 * 词话》第一回:“雨意云情不遂谋,心中谁信起戈矛。” 清 孙枝蔚 《讥老翁》诗:“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

眼生

看上去不熟识、不认识

这个人眼生,可要防着点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睡乡

指入睡后的境界;熟睡状态

不如睡乡去,万事风马牛。——宋· 陆游《睡乡》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风马牛

见“ 风马牛不相及 ”。

郊墟

郊外;村野荒丘之间。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霽,新凉入郊墟。”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伤心满目故人疎,看郊墟,尽荒芜。” 清 顾炎武 《侨居神烈山下》诗:“典得山南半亩居,偶因行药到郊墟。”

来客

外来宾客;有客前来

来客登记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暮秋

秋末,农历九月。 三国 魏 曹植 《迷迭香赋》:“芳暮秋之幽兰兮,丽 崑崙 之芝英。”《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说唐》第三回:“这时正值暮秋天气,西风颯颯。” 冯至 《伍子胥》七:“时节正是暮秋,但原野里的花草,仍不减春日的妩媚。”

唧唧

形容虫叫声、叹息声等

虫声唧唧

霜林

带霜或经霜的林木。 唐 李颀 《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籟发清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我只见霜林颯颯秋天晚,觉一阵冷气侵霄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一:“既使没有炮声,人们也顾不得去看霜林红叶。”

飕飕

(1) 象声词

(2) 形容风声

啾啾飕飕,吟啸相求。——汉· 赵壹《迅风赋》

(3) 形容雨声

风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唐· 杜甫《秋雨叹》

一枕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万户侯

(1).食邑万户之侯。《战国策·齐策四》:“有能得 齐王 头者,封万户侯。”《史记·李将军列传》:“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 高帝 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明 何景明 《鲁连》诗:“不受万户侯,长揖千乘君。”

(2).用以泛指高爵显位。 唐 杜牧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谁人得似 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宋 陆游 《山中夜归戏作短歌》:“少年意薄万户侯,白首乃作穷山囚。” 毛 * 《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斗帐

小帐子,形状像倒置的斗,所以叫斗帐

青毡

亦作“ 青毡 ”。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重衾

两层被子。《文选·张华<杂诗>》:“重衾无暖气,挟纊如怀冰。” 吕延济 注:“衾,被也。” 宋 周邦彦 《尉迟杯·离恨》词:“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黄紬

黄绸。

华山

山名。五岳之一。在 陕西省 华阴市 南,北临 渭河 平原,属 秦岭 东段。又称 太华山 。古称“西岳”。有 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

希夷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