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粥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豆粥原文

出碓新粳明玉粒,落丛小豆枫叶赤。

井花洗粳勿去萁,沙瓶煮豆须弥日。

五更锅面沤起灭,秋沼隆隆疏雨集。

急除烈焰看徐搅,豆才亦趁洄涡入。

须臾大杓传净瓮,浪寒不兴色如栗。

食馀偏称地炉眠,白灰红火光濛密。

金谷宾朋怪咄嗟,蒌亭君臣相记忆。

我今万事不知佗,但觉铜瓶蚯蚓泣。

诗词问答

问:豆粥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豆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参考注释

玉粒

(1).指米、粟。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发私藏之铜鳧,散垣下之玉粒……受惠之家、飡恩之士咸谓 櫟阳 之金自空而坠, 南阳 之粟自野而生。” 唐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慳。”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空。” 清 吴伟业 《题二禽图》诗:“却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

(2).犹玉散。指仙药。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玉粒虽软,金膏未鎔,方流道业,济彼昏蒙。”

小豆

(1).赤豆,赤小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小豆》:“小豆大率用麦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须兼留。” 宋 苏轼 《仇池笔记·二红饭》:“今年 东坡 收大麦二十餘石……今日復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宋 惠洪 《豆粥》诗:“出碓新秔明玉粒,落丛小豆枫叶赤。”

(2).泛指颗粒较小的豆。

枫叶

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嵐气阴。”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 徐霖 《绣襦记·共宿邮亭》:“山远天高烟水寒,两岸楼臺枫叶丹。” 杨朔 《香山红叶》:“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井花

见“ 井花水 ”。

沙瓶

犹沙罐。 宋 苏轼 《豆粥》诗:“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老残游记》第九回:“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是用松花作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

须弥

(1).见“ 须弥山 ”。

(2).信佛者泛指山。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起灭

(1).佛教语。指因缘和合而产生与因缘离散而消灭。 宋 范成大 《请佛阁晚望雪中数十峰如烂银晃耀暑光中》诗:“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清 黄遵宪 《游潘园感赋》诗:“弹指须臾千载后,几人起灭好楼臺。” 钱仲联 笺注:“《楞严经》:‘起灭无从。’”

(2).时隐时现;时有时无。 唐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诗:“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宋 道潜 《次黄子理韵》:“寒炉燃豆萁,光焰时起灭。” 明 沉谦 《二郎神》词:“关山参差,宫闕起灭,长空烟雾。”

(3).谓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书吏》:“县吏暗分乡都,州吏分县,府吏分州,起灭词讼,久占衙门,败坏官事,残害良民。”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止有凶人名 陈所藴 者,工于刀笔,以起灭为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

隆隆

沉重的响声

不祥的隆隆雷声,由于距离很远几乎都听不见

远处炮声隆隆

雨集

(1).奔趋貌。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

(2).如雨一样密集。极言其多。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少游 读之,泪涕雨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京中匿名文书,纷纷雨集。”

烈焰

炽烈的火焰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不兴

(1)

不流行;不时兴

(2)

不许

不兴这样做

(3)

不能(用于反问)

你不兴说得详细些吗?

偏称

最适宜;最合适。 唐 刘禹锡 《抛球乐词》之一:“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惟道生得箇庞儿美……偏称缕金衣。”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偏称,身在瑶臺,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

地炉

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垫垒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水浒传》

白灰

即石灰

红火

(1) 形容旺盛〈石榴花越开越红火〉

(2) 经济优裕〈她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金谷

(1).指钱财和粮食。 汉 扬雄 《大司农箴》:“时惟大农,爰司金穀。”《新唐书·戴叔伦传》:“安之者莫先於兵,兵所藉者食,故金穀之司不轻易人。”《新五代史·唐臣传·孔谦》:“自少为吏,工书算,颇知金穀聚敛之事。”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道原 固辞,以不习金穀之事。因言天子方属公以政事,宜恢张 尧 舜 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财利为先。”

(2).谓富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君寧久寄金穀地,方执赐笔磨蚴螭。”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初学记》卷八引 晋 郭缘生 《述征记》:“ 金谷 ,谷也。地有 金水 ,自 太白原 南流经此谷,注 穀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穀水 又东,左会 金谷 水,水出 太白原 ,东南流歷 金谷 ,谓之 金谷水 。东南流逕 晋 卫尉卿 石崇 之故居。”

(2).指 晋 石崇 所筑的 金谷园 。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朝发 晋 京阳,夕次 金谷 湄。” 唐 李白 《宴陶家亭子》诗:“若闻絃管妙, 金谷 不能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名园不殊 金谷 ,丽人何减 緑珠 。” 清 查昇 《陈文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诗:“ 金谷 何如 蜀 锦城 , 放翁 旧谱閲《天彭》。”

(3).泛指富贵人家盛极一时但好景不长的豪华园林。多含讽喻义。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 莒公 诗云:‘ 汉 皋珮冷临 江 湿, 金谷 楼危到地香。’” 明 李梦阳 《汉京篇》:“后车不戒前车覆,又破黄金买 金谷 。”《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况豪华非耐久之物,富贵无一定之情,入身易,出头难,倒不如移 金谷 之名花,置之日中之市,嗅于鼻,谁不怜香?触之目,谁不爱色?”

(4).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宋 沉遘 《使还雄州曹使君夜会戏赠》诗之三:“它时 金谷 重相遇,还许尊前问故人?” 清 姚鼐 《答客》诗:“春深文讌盈 金谷 ,日宴儒林论 石渠 。”

(5).见“ 金谷酒数 ”。

宾朋

宾客和朋友

宾朋毕集

咄嗟

霎时

顾盼可以荡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刘右相书》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记忆

(1)

(2) 记住或想起

训练记忆的课程

(3) 过去的事物留在脑中的印象

记忆所得者。——蔡元培《图画》

视觉记忆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蚯蚓

寡毛纲中陆生环节动物中的任何一种;尤指蚯蚓科中分布甚广的身子逐渐变细分节的、雌雄同体的各种蚯蚓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