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卿父子有宛丘之行作二诗为饯·其二

作者:雷渊 朝代:宋代

原文

汉庭议论学,倾耳待歆向。

君家贤父子,千载蔚相望。

读书二十年,闭户自师匠。

异端绌偏杂,陈言刊猥酿。

刚全百鍊馀,气出诸老上。

颓风正波靡,去去作堤障。

诗词问答

问:《云卿父子有宛丘之行作二诗为饯·其二》的作者是谁?答:雷渊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雷渊的名句有哪些?答:雷渊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漾韵

参考注释

庭议

(1).议事于朝廷。庭,通“ 廷 ”。《汉书·匈奴传》:“ 高皇后 尝忿 匈奴 ,羣臣庭议, 樊噲 请以十万众横行 匈奴 中, 季布 曰:‘ 噲 可斩也,妄阿顺指!’”

(2).指朝廷的决策。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庭议既得,庙謨必臧。”

论学

(1).论说学问。《礼记·学记》:“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孔颖达 疏:“论学,谓学问嚮成,论説学之是非。”

(2).指学术见解。 梁启超 《戴东原哲学》三:“ 望溪 和 恕谷 论学不合。”

倾耳

谓侧着耳朵静听。《史记·淮阴侯列传》:“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 叶圣陶 《穷愁》:“老母倾耳 阿松 榻,微闻转侧。”

歆向

西汉 刘歆 及其父 刘向 的合称。 隋 王通 《中说·天地》:“使 范寧 不尽美于《春秋》, 歆 向 之罪也。” 阮逸 注:“ 刘向 理《穀梁》, 刘歆 好《左氏》,各守一家而不能贯圣经之本,是古学之罪也。”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诗:“词章尽 崔 蔡 ,论议皆 歆 向 。” 宋 陈师道 《与鲁直书》:“ 正夫 有幼子 明诚 ,颇好文义,每遇 苏 黄 文诗,虽半简数字,必録藏,以此失好於父,几如小邪矣。迺知 歆 向 无足怪者。”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师匠

(1).宗师、大匠,可以为人取法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邢子才 、 魏收 ,俱有重名,时俗準的,以为师匠。” 南朝 梁 王筠 《与云僧正书》:“一代师匠,四海推崇。”

(2).效法。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 元和 中,后进师匠 韩公 ,文体大变。”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大抵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为博。”

(3).指老师的教导。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魏书·释老志》:“后有沙门 常山 卫道安 性敏,日诵经万餘言,研求幽旨。慨无师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賾,以前出经,多有舛驳,乃正其乖谬。”

异端

(1) 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 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2) 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

陈言

(1).陈旧的言词。 宋 王安石 《韩子》诗:“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而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此则所谓以题还题也。”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猥酿

杂乱;鄙陋。《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旧史之文,猥酿不纲,浅则入俚,简则及漏。”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上》:“ 子京 ( 宋子京 )讥旧史猥酿不纲,而以传远自许。”《文献通考·经籍十八》:“二列传皆猥酿不足进,而其餘六篇,《景纪》最疏略。”

百鍊

1.亦作“ 百炼 ”。多次锻炼;久经磨炼。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金取坚刚,百鍊不秏。”《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孙 ( 孙礼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卢 ( 卢毓 )清警明礼,百鍊不消,皆公才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炁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宝刀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宝刀三……一曰百鍊,二曰青犊,三曰漏影。”

老上

本为 汉 初 匈奴 单于名号。后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死,子 稽粥 立,号曰‘老上单于’。”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躡 冒顿 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铭》:“焚老上之庭,横行域外。”

颓风

颓败的风气

波靡

(1).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相率而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世之愚俗,徒以二氏之诡诞怪异出耳目外,则波靡而从之。” 清 方亨咸 《武风子传》:“ 滇 士民慴於威,波靡以从,生独匿深箐中不出。”

(2).比喻倾颓之世风、流俗。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独立於波靡之中,而物诱不足以动其心,富贵不足以易其节。”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流及六朝,愈尚华藻,波靡递下,乃有‘风云’‘月露’之讥。”

波及,扩散。 梁启超 《 * 与外国干涉》:“其 * 所波靡之面积百倍於彼。” 黄远庸 《铸党论》:“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

去去

越去越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宋· 柳永《雨霖铃》词

堤障

堤。 宋 苏辙 《寄孔武仲》诗:“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参见“ 堤 ”。

隄障:堤坝。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朝过 宜春口 ,极北缺隄障。”《宋史·滕元发传》:“瘞死食饥,除田租,修隄障。”《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盐官州 海水溢,屡坏隄障,浸城郭,遣使祀海神,仍与有司视形势所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