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惊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自惊原文

河臣六百里飞驰,正是时行伏汛期。

未及披章先手颤,逮知覆奏乃心怡。

原因问去通漕否,却幸报来长水宜。

更事多而老畏事,自惊还复自嗤之。

诗词问答

问:自惊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自惊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自惊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七

2. 六月十八日早河东总河兰第锡摺由六百里驰递时正届伏汛闻有驿章深为廑念竟致手颤及披览乃覆奏漕船行走河道水势情形始为稍慰

参考注释

河臣

指河道总督。《清史稿·河渠志一》:“ 曜 又言:‘向来沿 河 州县,本归 河 臣兼辖,员缺仍会 河 臣题补,遇有功过, 河 臣亦应举劾,尚无呼应不灵之患。’”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飞驰

以高速度运动

一家晚报的几辆货车在全城飞驰,分送刚印出的报纸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时行

时兴

时行歌曲

伏汛

指伏中河水暴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春杪曰菜花水;伏汛以入伏始。”《老残游记》第三回:“河面窄,容不下,只是伏汛几十天。”原注:“指 黄河 在夏季水流涌涨。伏是‘三伏’的‘伏’。”

未及

(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先手

谓先下手取得主动;亦指预谋;特指下棋时主动的形势

乃心

思念,怀念。 三国 魏 曹操 《祀故太尉桥玄文》:“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饗!”参见“ 乃心王室 ”。

原因

(1) 原来因为

此固原因于其人贪玩

(2) 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

试图找出事故的原因

通漕

谓开通漕运河道。《后汉书·邓训传》:“ 永平 中,理 虖沱 、 石臼河 ,从 都虑 至 羊肠仓 ,欲令通漕。” 李贤 注:“水运曰漕。” 宋 苏舜钦 《涟水军新牐记》:“盖精思者缘古而作,兴於近世,通漕最为便,惜乎无所述焉。” 清 张永铨 《河上纪事》诗:“自 元 开此河,通漕在 淮 泗 。”

更事

(1).再生事。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 秦 非无事之国也, 韩 亡之后,必将更事。”

(2).常事;交替出现的事。《史记·秦本纪》:“ 晋 旱,来请粟。 丕豹 説 繆公 勿与,因其饥而伐之。 繆公 问 公孙支 , 支 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3).经历世事。《汉书·平帝纪》:“及选举者,其歷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甚谬於赦小过举贤材之义。” 宋 陆游 《春雨绝句》之六:“更事老翁顽到底,每言宜睡好烧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三桂 年老更事多,欲出万全,不肯弃 滇 、 黔 根本。” 叶圣陶 《四三集·冥世别》:“什么叫‘有地位有家室有经验者多不肯冒险一试,学生更事不多,激动较易……为最便于利用之工具’?”

畏事

(1).胆小怕事。《汉书·杨敞传》:“ 燕苍 知 上官桀 等反谋,以告 敞 ; 敞 素谨畏事,不敢言,乃移病卧。” 宋 苏轼 《因擒获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红楼梦》第七五回:“ 尤氏 只含糊答应,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谓诚敬处事。《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仁智明达,多权略,乐施爱人,在家重慎畏事,勤于稼穡。”《东观汉记·窦融传》:“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修道。”

还复

(1).返回,复归。《汉书·赵充国传》:“豪 靡忘 使人来言:‘愿得还復故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 ,復 茄 人焉” 晋 杜预 注:“还復 茄 人於 州屈 。”

(2).回复;恢复。《后汉书·献帝纪》:“詔除 光熹 、 昭寧 、 永汉 三号,还復 中平 六年。” 晋 王嘉 《拾遗记·周》:“使发其国之时并童稚,至京师鬚皆白。及还至 燃丘 ,容貌还復少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太子解其上服,授与猎人。猎人得已,还復天身,持所得衣,凌虚而去。”

(3).反复,接连。《荀子·宥坐》:“ 子贡 观於 鲁 庙之北堂,出而问於 孔子 曰:‘乡者, 赐 观於太庙之北堂,吾亦未輟,还復瞻被,九盖皆继;被有説邪?匠过絶邪?’”《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部,共击 邯郸 ,郡县还復响应。”

(4).仍然。《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 潜, ,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復忆。”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四:“飞蚊何营营,绕鬢鸣相煎。拍之不胜多,挥去还復前。”

(5).用在问句里,表示选择。犹还是。《朱子语类》卷三:“不知 魏公 是有此梦,还復一时用兵托为此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