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导引原文

受遗仍几,负扆拥文明。
勤翼助持盈。
徽音不独流笙管,青册更峥嵘。
羽軿上汉玉衣轻。
隙驷去无程。
宸心追远严成配,亿世乡粢盛。
受天明命,作汉发灵长。
龙日梦休祥。
真人承体应图箓,庆祚启无疆。
望舒未满殒清光。
舜慕极旻苍。
祢宫崇祔申追养,禘祫复蒸尝。

诗词问答

问:导引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导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导引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受遗

古代谓大臣接受皇帝的遗命以辅政。《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将率则 卫青 、 霍去病 ,受遗则 霍光 、 金石磾 ,其餘不可胜纪。”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 穆宗 凭几,仅 高 张 二公受遗。”

仍几

保留原样的几案。为纪念死者,保留如生前原样,故称。《书·顾命》:“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 孔 传:“仍,因也。因生时几不改作。”《周礼·春官·司几筵》:“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 南朝 陈 沉初明 《陈武帝哀策文》:“哭仍几之将撤,慟祖鬯之虚斟。”

负扆

亦作“ 负依 ”。背靠屏风。指皇帝临朝听政。《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杨倞 注:“户牖之间谓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淮南子·氾论训》:“ 周公 继 文王 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乱,诛 管 蔡 之罪,负扆而朝诸侯。” 高诱 注:“负,背也。扆,户牖之间。言南面也。”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皇 负扆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

文明

(1)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2) 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3) 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

文明戏

(4) 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翼助

辅助。 明 宋濂 《送会稽景德辉教授乡郡序》:“故人有 宋无逸 、 许时用 二君,亦乡先生也。闻 景君 讲道於乡也,其将有以翼助之哉。”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志铭》:“ 富德 巡抚 河南 , 竇启瑛 巡察 顺永 ,府君皆在幕府,多所翼助,泽及州閭。”

持盈

保守成业。语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韦昭 注:“持,守也。盈,满也。”《后汉书·蔡邕传》:“心恬澹於守高,意无为於持盈。”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然持盈之术,古所难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俾后御民者咸知懔朽索,戒持盈。”

徽音

(1).犹德音。指令闻美誉。《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郑玄 笺:“徽,美也。” 汉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灵表》:“至德修於几微,徽音畅于神明。”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 宋 苏轼 《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七:“侯王宗庙求元妃,徽音岂在纤厥趾。”

(2).佳音,嘉讯。《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吕良 注:“徽,美也。言我儻遇此仙公,长絶子美音信。” 明 王世贞 《过维扬有怀子相》诗:“奈何各分离,徽音邈以修。”

(3).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 汉 王粲 《公宴》诗:“管絃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听縹緲徽音清俏,似求凰声韵好。”

不独

连词。不但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迅《祝福》

笙管

即笙。笙有十三管,属管乐器,故称。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自 禹 圭既锡, 尧 玉已传,物变謳謡,风移笙管。”《新唐书·礼乐志九》:“歌者琴瑟升坐,笙管立阶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鼓鉦鍠聒,笙管敖曹,是谓和唱。”

青册

(1).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而廼復降朱轮之使,方枉青册之劝。” 胡之骥 注:“册,符命也。”

(2).清册。 宋 叶适 《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州下青册於县,月取岁足,无敢蹉跌。” 金 陆增祥 《京兆府提学所帖碑》:“於今年四月间蒙降到房舍地土青册,今验数上石。”

(3). 元 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官执掌。 元 无名氏 《元秘史略》卷九:“百姓每分家财的事,你科断著;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已后不许诸人更改。” 韩儒林 等《元朝史》第一章第四节:“委为普上断事官。又宣旨道:‘把一切领民的分配和断了的事宜都造青册写在上面。’”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玉衣

(1).玉饰之衣,泛指美衣。《列子·周穆王》:“月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 裴松之 注引《魏书》:“后以 汉 光和 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髣髴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贞顺皇后武氏》:“遂使玉衣之庆,不及於生前;象服之荣,徒增於身后。”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圣人励玉衣而靡替,垂翠裘而独闷。”

(2).古代帝王、后妃、王侯之玉制葬服。《汉书·霍光传》:“ 光 薨……赐金钱、绘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 颜师古 注:“《汉仪注》以玉为襦,如鎧状连缀之,以黄金为缕,要已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甲,下至足,亦缀以黄金缕。”

(3).陵寝便殿中所藏的御衣。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仇兆鳌 注:“《王莽传》: 杜陵 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藏在室匣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

隙驷

1.亦作"?驷"。

2.《礼记.三年问》﹕"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郑玄注﹕"驷之过?﹐喻疾也。"孔颖达疏﹕"驷谓驷马﹐?谓空?。驷马峻疾﹐空?狭小﹐以峻疾而过狭小﹐言急速之甚。"后因以"隙驷"比喻易逝的光阴。

宸心

帝王的心意。 唐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宸心千载合,睿律九韵开。” 唐 王建 《上裴度舍人》诗:“天意皆从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

追远

(1).祭祀尽虔诚,以追念先人。《论语·学而》:“慎终追远。” 邢昺 疏:“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又詔述太后恩慈,特齐衰三月,以申追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上一个‘祭’字是祭祖宗,是追远的意思。”

(2).追念前贤。 汉 班昭 《东征赋》:“入 匡 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宋书·王僧达传》:“生平素念,愿闲衡庐,先朝追远之恩,早见荣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闻之,使人追远之心,油然而生。”

成配

成为配偶,结成夫妻。桂剧《拾玉镯》:“这位姑娘聪明伶俐,令人可爱,小生要与她成配,真是美满的姻缘。”

粢盛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 何休 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汉书·文帝纪》:“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明堂差五使执事官》:“而其总务官,职任甚繁……如擦祭器,涤濯无垢,以奉粢盛。” 明 徐霖 《绣襦记·谋脱金蝉》:“神仙斋供,间腥荤粢盛洁丰。”

明命

(1).圣明的命令。《礼记·大学》:“《太甲》:‘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明史·怀献太子见济传》:“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明 宋濂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皇帝受天明命,丕承正统。”

(2).特指帝王的命令,诏旨。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臣适执笔隶太史,奉明命,其可以辞!”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典掌明命,总持宪纲,非博学有文,强毅忠篤,曷可以兼斯任哉!”

(3).犹尊名。恭敬地命名。《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郑玄 注:“明命,犹尊名也,尊极於鬼神,不可復加也。” 孔颖达 疏:“明犹尊也;命犹名也。”

(4).谓成其教命。《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明,成也。’明命犹言成命,谓成其教命使布之也。”

灵长

广远绵长。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夫天地灵长,不能无否泰之变;父子自然,不能无天絶之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若 晋 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詔。” 宋 范成大 《读唐太宗纪·平内难》诗之三:“佐命诸公趣夜装,争言社稷要灵长。”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远古思邃,徵寿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1).指人类。生物进化系统分类,最高的一类为灵长目,其中最进化的是人类。 鲁迅 《坟·人之历史》:“虽然,人类进化之説,实未尝瀆灵长也。”

(2).引申为同类动物中出类拔萃的。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休祥

吉祥。《书·泰誓中》:“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孔 传:“言我梦与卜俱合於美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洋川 者, 汉 戚夫人 之所生处也……蠲復其乡,更名曰县,故又目其地为 祥川 ,用表夫人载诞之休祥也。” 宋 王禹偁 《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鸿笔丽藻之臣,覩是休祥,聿陈謌咏,风雅作矣。” 明 杨慎 《辟雍非太学》:“太学所以集儒林,高禖所以祈休祥。”

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图箓

图谶符命之书。《后汉书·方术传序》:“故 王梁 、 孙咸 ,名应图籙,越登槐鼎之任。” 李贤 注:“ 光武 以赤伏符文,拜 梁 为大司空,又以讖文拜 孙咸 为大司马。”《旧唐书·儒学传下·柳冲》:“ 唐公 名应图籙,动以信义,豪杰响应,天所赞也。”

庆祚

幸福,福祚。《后汉书·朱浮传》:“惜乎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捐传世之庆祚,招破败之重灾。”《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 文帝 践阼,改为司空,进封 乐平乡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稽古先民,开诞庆祚。”

无疆

没有穷尽;无限

万寿无疆

望舒

(1).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楚辞·离骚》:“前 望舒 使先驱兮,后 飞廉 使奔属。” 王逸 注:“ 望舒 ,月御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令 望舒 、 飞廉 使奔属,杂瑶象以驾龙。” 明 何景明 《告咎文》:“飭 望舒 以驰范兮,戒 羲和 以正御。” 景耀月 《长歌行》:“ 望舒 御月控驊騮, 羲和 兄弟驰八騶。”

(2).借指月亮。 汉 张衡 《归田赋》:“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后汉书·蔡邕传》:“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 李贤 注:“望舒,月也。” 晋 张协 《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唐 耿湋 《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诗:“谁为(谓)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旻苍

苍天,上苍。 明 吾邱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不能勾身生两翅飞乡邑,只落得泪晕双眸泣旻苍。”

追养

谓祭祀死者,继尽孝养之道。《礼记·祭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孔颖达 疏:“养者是生时养亲,孝者生时事亲,亲今既没,设礼祭之,追生时之养,继生时之孝。” 汉 张衡 《东京赋》:“躬追养於庙祧,奉蒸尝与禴祠。”《魏书·礼志二》:“臣闻国之大礼,莫崇明祀,祀之大者,莫过禘祫,所以严祖敬宗,追养继孝。”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

禘祫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 章炳麟 以为,“禘祫之言,詾詾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后汉书·章帝纪》:“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 李贤 注引《续汉书》:“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 三国 吴 韦昭 注:“ 不窋 , 弃 之子也。 周 之禘祫 文 武 ,必先 不窋 ,故通谓之王。”《旧唐书·褚亮传》:“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 。”《新唐书·蒋乂传》:“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 中宗 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魏书三·礼志二》:“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蒸尝

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国语·楚语下》:“国於是乎蒸尝。”《后汉书·冯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成婚》:“于以采藻,于以采苹,克谨蒸尝之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